導讀:財政部財科研究所所長賈康在署名文章中分析認為,我國對于間接稅的國庫收入功能依賴過重。間接稅到底比例幾何?間接稅依賴還適應不適應當前新形勢?
據經濟之聲報道,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在署名文章中分析認為,我國對于間接稅的國庫收入功能依賴過重,抑制了居民消費。間接稅到底比例幾何?間接稅依賴有何利弊?還適應不適應當前新形勢?
間接稅這些天成為一個熱詞。要了解它,先從了解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區別開始。
直接稅的納稅人就是稅收的實際負擔人,比如個人工資所得稅;而間接稅雖然不直接由消費者繳納,但其含在商品和服務價格中,最終還是消費者承擔。

間接稅分三大類
目前我國的間接稅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以經營額為扣稅依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艾華教授介紹說,增值稅對商品和服務的增值部分征收,而消費稅則是針對非生活必需品征收,例如汽車、化妝品等特殊消費品。
艾華:銷售貨物增值稅都是17%;消費稅,不同的產品,稅負不一樣,甲類卷煙消費稅是56%,化妝品的消費稅率是30%,白酒是20%。
間接稅的第三大類是營業稅,主要涉及提供勞務行業,像交通運輸、建筑安裝、金融保險、轉讓無形資產等,共9個稅目。
艾華:建筑安裝、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和文化體育,這四個稅目都是3%;金融保險、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定產這4個稅目是5%;還有一個稅目是娛樂業,規定是5%到20%,具體稅負由各省來確定。
艾華介紹說,目前間接稅最少的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稅率大概為18%左右,其中包括此前被稱為“饅頭稅”的增值稅、以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而類似化妝品和汽車等,除了要征收增值稅,還要征收消費稅。
艾華:化妝品,征收30%的消費稅,再加上17%的增值稅,也有47%,47%再征收10%的城建稅和教育附加,間接稅就差不多50%;車子有17%的增值稅,再加上就算10%左右的消費稅,再加上購置稅,至少有35%,買一輛小轎車花20萬,有7萬的稅。
我國對間接稅依賴過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署名文章中分析說,我國目前稅制和稅收收入結構中,對于間接稅的國庫收入功能依賴過重。那么,我國間接稅又是在哪些歷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呢?間接稅又有什么利弊?
賈康在署名文章中分析說,我國現行稅制架構是以1994年稅制改革為基礎的。那時,我國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比例失衡,國家財政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在當時條件下,選擇了易于實現收入的間接稅為主體。
艾華教授分析說:
艾華:間接稅以銷售收入為計稅依據,不管企業盈利不盈利,都可以征到稅款,有好的影響他能保障國家的財政收入,但是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
賈康也在反思:“彼時相對合理的稅制是否還適應現今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對間接稅的倚重直接表現為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實際稅負過重,同時也抑制了居民消費。《人民日報》日前發表時評,建議考慮削減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間接稅,并適當增加直接稅的比重。
艾華:我國經濟發展目前也比較快,如果適當降低一點流轉環節的稅收負擔,我認為是可以的。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稅制改革還需要通盤的考慮。
劉尚希:考慮到經濟的競爭力,企業的承受力,老百姓的承受力,同時考慮國家財政的需要,當前政府要提供各種各樣的公共服務。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的、醫改的、教育的,這些都得要花錢,所以這得有均衡考慮。
(記者丁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