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華慈善總會舉辦“慈善之光——中華慈善成果展”通報會,并就近期尚德捐款門、捐贈數額下滑等熱點問題進行回應。中華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慈善總會捐贈額未受郭美美等事件影響,預計今年捐贈額能與去年持平。尚德集團的物資已如數捐出,“詐捐”之說不確切,尚德公司已向法院起訴爆料人羅凡華及涉嫌變賣捐贈物資的公司。目前,慈善總會正籌備建立大型信息公開平臺,相關方案已上報民政部。
-關于信息公開
擬建大型信息公開平臺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介紹,信息公開是每個慈善組織都要做的工作,慈善總會也將根據自身的實力、能力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建設。目前,慈善總會正準備改造和建設一個大型慈善捐助信息公開平臺,“一旦這個平臺建成,將使慈善信息公開更加程序化、規范化和透明化。”
劉國林說,中華慈善總會是一個純民間機構,沒有一分錢的政府撥款,而建設信息平臺需要大量資金,經過前期咨詢,“建設一個小的網站平臺需要投入資金1000萬,大的網站平臺大約需要花兩三千萬。”他說,這筆錢慈善總會目前正在想辦法,“但絕不會因為缺乏資金就不做。”
劉國林表示,關于慈善捐助信息公開平臺的建設方案已經上報民政部,總會希望能爭取到政府購買資金。同時,總會也正在尋找合作伙伴,尋求其他的資金支持,“平臺的建設進度會根據資金籌募的情況來進行。”
-尚德捐贈事件
尚德公司物資如數捐出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說,2009年中華慈善總會應“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組委會主辦方邀請,成為大賽的支持單位。事實上該大賽已連續舉辦5年,尚德公司也連續多年捐贈價值千萬的物品。
正因為如此,2010年,中華慈善總會根據承辦單位提供的尚德公司捐贈書、承辦單位收到捐贈物資的收據以及該批物資價格證明和物資清單等,向尚德公司開具了發票(1500萬元),“這符合國家規定。”范寶俊說,媒體質疑的5萬元管理費也是按照國家規定收取的,“開發票在先,收取5萬元管理費在后,并非如有些媒體所說的‘賣’發票。”
中華慈善總會秘書長劉國林表示,由于中華慈善總會和大賽主辦方——中國教育學會等都是民間組織,身份是平等的,總會只能發函要求對方徹查此事,而不能去監管制約對方,“但行政、司法肯定都會介入此事,目前此事還在調查中。”
劉國林說,尚德集團的物資已經如數捐出,“說尚德公司詐捐不確切,也不是事實。”據了解,目前,尚德公司已向法院起訴爆料人羅凡華及涉嫌變賣捐贈物資的北京某公司。
-關于管理費用
一年管理費只有上千萬
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李本公說,由于慈善總會不同于中國紅十字會,沒有財政撥款,其下有40多名員工的工資、保險以及日常的正常工作、項目開展等都需要有資金來維持,“緊打緊算,一年的人頭費、工作經費就將近600萬。”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基金會可以從捐款中按照10%的比例來提取管理費。“很多人認為,按照10%的比例來提取管理費,中華慈善總會一年接收60億元捐贈,提取的管理費不是一年有6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李本公介紹,實際上中華慈善總會接收到的捐款基本都是按照3%來提取管理費的,一年提取的管理費僅有上千萬。
李本公說,對于捐贈物品所提取的工作經費比例,由于沒有硬性規定,是由雙方協商來決定,“慈善總會盡量都是把管理費降到最低。”據介紹,在尚德公司捐贈事件中,該公司捐贈了1500萬元,中華慈善總會是按照千分之三的比例來收取管理費的,收取了5萬元。此外,在汶川地震等大災難發生時,中華慈善總會對接收到的捐贈物資根本不提取管理費。
-關于捐款情況
郭美美事件無礙今年捐款
針對郭美美事件發生后,慈善組織接收到的社會捐贈大幅下降一事,劉國林說,近期涉及慈善風暴的一系列事件,對民眾慈善捐贈熱情雖有一定影響,但中華慈善總會接收到的捐贈基本沒受影響,“捐贈額沒有出現滑坡現象。”
劉國林說,中華慈善總會的募捐主要是針對企業及愛心慈善家的大額捐贈,且以藥品、醫療器械捐贈為主。“非大型自然災害發生的正常捐贈中,我們接收的社會公眾小額捐贈只占不到1%。”
他同時表示,慈善組織接收到的捐贈款額并非都是年年直線上升的,大災發生時,群眾捐款非常積極,數額也較大,慈善組織接收到的捐贈可能會數十倍于平常時期。
以中華慈善總會為例,去年全年接收到的款物捐贈達到60多個億,今年1-8月份已接收款物捐贈近40個億,“還有三個多月到年底,這樣算下來,今年接收到的捐贈額度跟去年應該持平,甚至還有可能略超去年。”
劉國林說,現代慈善事業在中國只有十幾年的歷史,還處在摸索規律的階段,“不能簡單地用同比或環比來確定慈善指標。我不贊成給慈善定額度,它不是生產經營指標。”本報記者陳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