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宏觀稅負仍偏重、公眾對于民生支出感受不明顯,財政部近日表示,我國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很低,是導致這一問題的第一大原因,去年全年我國人均財政收入為1166美元,僅為發達國家的8%。
【《財經》綜合報道】 據北京商報消息,針對宏觀稅負仍偏重、公眾對于民生支出感受不明顯,財政部近日表示,我國人均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很低,是導致這一問題的第一大原因,去年全年我國人均財政收入為1166美元,僅為發達國家的8%。
財政部表示,目前,我國人均財政收入水平不僅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而且世界排名也處于百位之后。按照IMF統計口徑計算,2010年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而我國人均政府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66美元,僅為上述國家人均財政收入的8%左右。
但是對于這樣的說法,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勞動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張車偉分析說,“雖然人口基數大導致我國人均財政收入水平低,但這也表明,我國財政收入讓利于民的空間依然很大。” 他稱,如果國家財政收入和百姓收入出現爭利問題,會讓居民在收入分配格局中處于更不利地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要讓財政收入更好地讓利于民就應該在支配財政收入時做到“有保有壓”。“財政收入可以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以及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建設,相反,另一方面,則要避免資金重復投放,避免投資出現‘半拉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