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政策轉向可能性不大
對于“紅七月”,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反彈是脫離基本面的。在股市大幅反彈的同時,中國經濟情況并沒有好轉,而是經濟下行趨勢基本確立,只是放緩的程度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差,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不大。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指出,中國GDP季度環(huán)比增長在2009年三季度已經見頂,其底部可能出現(xiàn)在今年三季度。如果按照環(huán)比折年率測算,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二季度,中國GDP增速分別為12.7%、11.1%、9.2%和8.3%,經濟軟著陸的趨勢非常明顯。
但8月的宏觀經濟情況不容樂觀,更為關鍵的是市場預計的政策轉向短期內也不會實現(xiàn)。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吳一萍認為,市場對政策松動期盼已久。在政策并沒有明顯表現(xiàn)出轉向跡象的情況下,投資者自我心理暗示將這種效應放大,從而形成了政策松動預期強化的市場效應,將短期內不會繼續(xù)出臺嚴厲調控政策理解為政策轉向,情緒變化的速度很快。
不過,政策轉向顯然不能依靠情緒放大!罢卟患哟a不等于放松!眳且黄颊J為,經濟減速是前期政策實施效果的一定體現(xiàn),而這并不能夠構成政策后續(xù)轉向的基礎和前提。
事實上,近期通貨膨脹預期仍呈上升趨勢,房地產市場也未明顯調整,在此背景下,8月政策放松的市場預期不會加強,基于政策放松預期出現(xiàn)的行情也缺乏動力。
流動性可能重回偏緊狀態(tài)
在基本面之外,流動性成為決定反彈行情能否繼續(xù)的關鍵因素。安信證券分析師張治認為,7月反彈行情的動力之一就是市場資金面的放松,不過8月流動性可能又要重回偏緊狀態(tài)。
自5月下旬至7月中旬,央行連續(xù)8周凈投放,累積輸送流動性達9570億元,釋放了今年春節(jié)后凈回籠資金量的絕大部分。受此影響,短期資金成本在7月份快速下降,這為7月反彈提供了充足的炮彈。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狀態(tài),隨著央行停止凈投放,流動性又將重新偏緊。張治認為,流動性對市場產生的短期推動力取決于交易量的釋放。目前,流動性總體已恢復到今年3月、4月份的水平,而目前市場換手率也同時回到那時的區(qū)間,流動性的推動力量已大為減輕。
此外,市場人士還擔心融資壓力。目前,市場每月IPO20家以上、增發(fā)10家以上(配股1-2家),月融資額800億元以上。而銀行再融資也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除去流動性的擔憂,美元的突然走弱反倒給A股帶來一些機會。從目前公布的經濟數(shù)據看,歐洲經濟要好于美國經濟,美國經濟疲弱也促使美聯(lián)儲繼續(xù)采取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美元價格下跌。從最新的美元指數(shù)數(shù)據來看,8月2日,美元指數(shù)大跌0.82%擊破81點整數(shù)關口,而8月3日,美元指數(shù)又繼續(xù)下跌。
伴隨美元下跌而來的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大宗商品價格傳導至國內A股,將有可能推升有色等強周期行業(yè),從而支撐A股市場走勢。分析人士認為,8月3日早盤,采掘行業(yè)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正是這一邏輯的體現(xiàn)。
在艱難翻紅之后,8月3日,A股尾盤跳水,20分鐘內上證指數(shù)重挫逾45點。市場人士認為,雖然尚難斷言反彈行情的結束,但8月的路肯定不好走。宏觀經濟放緩趨勢基本確立,政策預計短期不會轉向,而推升“紅七月”的主要動力——流動性可能再次面臨偏緊態(tài)勢,8月市場風險大增。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美元走勢持續(xù)走弱,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進而也給A股市場周期類個股帶來機會。 (記者 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