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汽車產業再次以產銷第一傲然屹立于世界汽車產業的巔峰。可隨之而來的一組召回數據又值得我們深思:2010年我國一共召回乘用車117萬余輛,按年銷售1800萬輛推算,有6.5%的新車被召回,2010年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召回年”。
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2010年中國汽車召回事件共計95次,總計1171673輛,是全年銷售量的6.5%,相當于每賣出100臺新車就有7臺出現問題。2010年新車召回次數為2004年的9.5倍,是2009年的1.7倍。
在召回名單中唯一的自主品牌是:奇瑞瑞麒X1召回3200輛問題車,其余的均為合資和進口品牌車型。其中,合資品牌占召回比例最大:前三名的車企共有14款車型、近80萬輛問題車被召回。另外,純進口車召回數量為約50款車型17萬輛左右缺陷車。
召回數字如此之高,說明去年異常活躍的中國車市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喜悅,同時也帶來些許不安: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日益緊迫的新車質量問題和管理問題。
合資品牌問題最多
合資品牌多年來在中國汽車市場中消費者群最大,所占份額最多,但說到質量,就不敢說是最好了。記者走訪了解到,近年的汽車消費投訴中合資品牌居多,從去年召回數據看,合資品牌召回缺陷車數量也是最多。
專家分析,之所以達到2010年的召回數字,是因為許多合資品牌過于注重產能和效益,在不斷擴大市場份額,與競爭對手博弈的同時,疏漏管理,導致進貨渠道問題多多,生產環節問題多多,這勢必造成產品質量的下滑。
另外,為占據市場,企業迅速擴大規模,管理核心發展滯后,總體管理力不從心,也是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頻頻召回的一大原因。
進口品牌問題較嚴重
2010年,幾十款進口車型被召回,細數其中原因也多為質量問題。國外的汽車制造技術遠遠先于中國,因此,好車都要進口這個觀念一直存留于人心。但從去年召回數字看來,人們也要改改觀念了,進口的不見得就是最好的。
記者在相關部門了解到,上半年召回的十幾個品牌進口問題車中,大多存在方向盤、變速器、車輪制動等關鍵部件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車輛行駛安全。有的一款車型竟有多處“缺陷”,還有問題較嚴重的車型有可能導致自燃。如今,進口車的嚴重質量問題也不少了。
自主品牌不召回≠沒問題
在2010年召回詳單中,自主品牌鮮有召回案例。眾所周知,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奇瑞將瑞麒X1召回3200輛。而后,奇瑞不但沒有遇到產品質量、信譽的危機,反而被業界贊為勇敢者。
相對于合資品牌,超低的自主品牌召回量其實并不代表著質量過硬,有專家稱,我國自主品牌由于研發技術和成本預算等問題,導致整車出現質量問題的不在少數。記者也透過多方信息了解到自主品牌的質量投訴、維修數量也不低。
但2010年自主品牌召回案例卻如此之少,這說明,無論是從資金力量,還是從企業意識來說,大部分中國車企還沒做好直面召回的準備。
猜想
召回與營銷
無論什么商品拿來返工,對于制造者來說都是一件丟臉的事。但在去年的種種召回中,我們可以這樣猜想:有些廠商是在用“召回營銷”。
去年一月份,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打響召回第一炮,日本高層特意來中國為消費者鞠躬道歉。雖然車的銷售暫時受到影響,但是豐田公司面對缺陷車輛的處理方式卻贏得了許多消費者的認可。
此后,眾多進口汽車陸續召回缺陷車輛,召回原因不分巨細,甚至連說明書出問題也要召回。這是為什么?因為,召回反映一個企業對于自身產品缺陷虛心認可;體現了企業對我們政策法規的遵重、遵守;體現了對消費者花出去的錢和其人身安全的高度負責,同時展現了企業雄厚的資金力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在消費群中的信譽度。
值得欣慰的是,召回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但對于有些品牌的全年銷售似乎并無太大沖擊:豐田去年銷售84.6萬輛,同比增長19%,雖與之前預計的相差十幾萬輛,但這個數字卻遠遠高于召回事件發生后人們的預計。
從去年豐田、通用、福特、本田等汽車公司的年度報告來看,召回并不等于死刑,有勇氣打出這張“安全牌”的商家,收益都不錯,可見,“召回危機”是能為企業賺取信譽度的,不得不夸獎這些變危機為營銷的聰明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