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釣魚島事件引發的危機,在中國汽車業環保節能新政策的利好作用下,一汽豐田普銳斯、廣汽豐田凱美瑞、本田CR-Z等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表現斷不會這般令人悲觀。這些日系車一度試圖掀起巨大波瀾,徹底扭轉混合動力車型在歐洲市場的被動局面。眼看這個愿望就要實現了,孰料釣魚島危機成為飛來橫禍。在今年年初的北京車展上,著名的咨詢機構德勤中國的一份調查報告還極其樂觀地顯示:中國半數的“80后”汽車消費者在下次買車時會考慮選擇混能或電動汽車,“80后”汽車消費者的這種喜好可能代表未來5年新能源動力系統廣泛采用的臨界點。
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鐘情油電混合汽車的直接原因是油價上漲。在德勤中國的這份“2012年"80后"汽車消費者調查結果”中,91%的中國“80后”受訪者計劃購買更加節省燃油的汽車;46%的受訪者對混能汽車(混合動力和增程序電動汽車)感興趣,僅有4%的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感興趣。
節油環保不以損失駕駛樂趣為代價,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堪稱一項了不起的創新,至于以日系車為代表的這類技術為何撬不開歐洲市場的大門?原因是多方面的。盡管有人說以德系車為代表的傳統柴油技術和汽油技術可以做到與之相同的使用效果是主因,在以市場保護為目的的種種壁壘依然隨處可見的現狀下,很多人不以為然。
與歐洲市場截然不同,對于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中國市場可以接受,中國的年青人樂于接受,中國原油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不得不接受。可是這一欣然接受的過程轉瞬之間便被一起政治事件打斷。如今,日系合資企業保住傳統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尚且自顧不暇,何來精力開辟新的市場?
營銷油電混合汽車的市場推廣活動已經蹤跡全無,取而代之的是啟動-停車(Start-Stop)技術、制動能量回收(Recuporation)技術、低滾動阻力輪胎……,尤其是這幾年人們耳熟能詳的黃金動力組合TSI+DSG,這些可都是德系車技術的代表,眼下更是奔馳、寶馬和大眾系列車型的市場賣點。
聽一汽-大眾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洪治平介紹說,“藍驅技術”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集合,一汽-大眾率先引進和應用藍驅技術,是對汽車技術發展方向的指引,是一種積極的汽車生活理念、態度。它將環保理念付諸行動,在為用戶降低用車成本、提升駕乘品質的同時,倡導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和消費潮流,為消費者帶來更加清潔、高效的汽車生活;“藍驅戰略”的部署、藍驅產品布局及藍驅作為創新技術的技術亮點,必將讓中國消費者共同感受節能環?萍寂c汽車生活的完美融合。
張家界的美景出現在美國電影《阿凡達》上,藍驅技術運用在德系車高爾夫中。在湖南張家界媒體試駕高爾夫藍驅,置身停車場上那一片冰川藍顏色車身之中,我感到仿佛有一股巨大的海浪奔涌而來,禁不住為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