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年前,大部分汽車廠商還在為今年的銷量目標擔憂,但在二手車置換不斷升溫下,車市終于找到了新的增長點。隨著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的陸續出臺,新車交易陷入了增長乏力的狀態,經銷商敏感地捕捉著任何促進銷量的蛛絲馬跡,而官方數據似乎證實了二手車交易的增長超過了新車銷售的增長,未來五年內,中國的汽車銷售模式將向歐美等發達國家靠攏。
全年料500萬輛 二手車市迎來黃金期
前7月二手車成交增143.9%
郭先生剛剛成功置換了一款廣汽本田雅閣,他萬萬沒有想到,僅僅兩個小時時間就讓自己的老舊車多賣近4000元。談到自己的置換體驗,郭先生感觸頗深:“正好舊車也需要處理,置換業務替我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郭先生認為,通過置換和拍賣的形式,他那款二手車最終的成交價遠遠高于自己的心理價位,在補齊余下的新車款后,順利提到新車完成置換,且二手車過戶手續均由4S店代辦。
像郭先生這樣通過二手車置換新車的客戶在近期不是少數。在京城多家4S店,記者看到,得益于二手車置換的比例不斷提高,近期各4S店的新車交易普遍增長。
根據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亞市”)的統計數據顯示,1-7月北京二手車累計成交379600輛,同比累計增長143.9%,累計超過新車銷量15.1%。尤其是7月,二手車成交60600輛,同比增長83.6%,環比增長8.2%,新舊車比例為1:1.2,二手車成交量超過新車銷售24.9%。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看來,今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達231.29萬輛,同比增長18.48%。而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同期國產新車銷量增長只有2.93%。數據反映出二手車交易量增速大大超過新車銷量,說明置換需求開始發力,二手車置換將逐漸成為拉動我國汽車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尼爾森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期發布的《白皮書》研究也發現,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中,以升級換購和重復增購為目的的在購車主已達到新車購買人群比例的58%,其中增購車主占35%,換購車主占23%。
尼爾森中國區副總裁莊稼表示,今年汽車銷售一度下滑,車市面臨寒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銷售回穩提升,其中二手車置換業務成為拉動新車銷售的主要動力因素。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場很多品牌4S店的舊車置換對新車銷售的滲透率已達到30%-40%,尤其是7月的數據更是高達50%,而這個數字在兩年前,達到8%的4S店都算是佼佼者。由舊車置換實現的新車銷售,更是占到全部新車銷量的58%。
今年二手車交易量將達500萬輛
“二手車的交易量增速迅猛,置換需求也依賴二手車的活躍和發展。盡管二手車市場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但今年仍然將有20%的增速,交易量將突破500萬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的預測也得到了亞市的印證。
7月,亞市二手車過戶量同比增長167.2%,環比增長5.5%,而1-7月二手車過戶量同比累計增長169.1%。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稱,現在市場上進入二手車市場的客戶要比新車市場多得多,很多客戶都是為了給舊車賣個好價錢,到多個經紀公司去詢價,以最高的成交價賣出去。
雖然二手車500萬輛的預測僅是新車銷售預測2000萬輛的1/4,但每一位經銷商都不愿放棄這一能帶來實際銷量的“金礦”。
一家一汽豐田經銷商坦言,“目前新車市場已經逐漸出現增長乏力的現象,在一線城市限購的情況下,二手車置換帶來了非常可觀的銷售量,而廠家針對置換的特殊補貼也讓新車銷售的客源構成逐漸向置換客戶轉移”。
記者從市場了解到,去年以來,各個廠家陸續推出了針對置換客戶的補貼,從2000元-4萬元不等的現金補貼直接刺激了消費者的置換欲望。而北京地區更是為了促進老舊機動車的淘汰更新,政府對“外遷”和淘汰老舊機動車的用戶加大了補貼力度,讓二手車交易持續進入高峰期。
顏景輝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換車的平均年限在3-5年,而國外可能2-3年就換一輛新車。因此,汽車企業看重的并不只是二手車經營的利潤,他們實際希望在二手車市場置換中獲得乘數效應。二手車置換成新車,將帶來幾倍于二手車價值的新車銷量。
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25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1.06億輛。北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470萬輛,天津、上海等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還有23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突破百萬輛大關。龐大的機動車保有量也給未來二手車置換帶來了增長潛力。
有專業機構測算,如果以發達國家為例,比較合理的一個二手車交易的規模應該是保有量在1/5左右,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億輛,那么中國二手車的交易規模應該在2000萬輛左右。而二手車交易量今年將超過500萬輛,離2000萬輛這個數量還有很大空間。置換市場未來將成為新車經銷商獲取增量資源和增加存量客戶的重要市場,成為汽車營銷模式轉變的重要推力。
全國二手車大流通尚未形成
實際上,二手車交易的大幅提升,與跨地域交易不無關系。顏景輝告訴記者,過去二手車以本地消化為主,比如北京在限購之前,二手車90%都是內銷,10%是流向外省市。北京限購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外遷量顯著提升,最高月外遷率達到70%以上。
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二手車外遷率已呈上升趨勢,全國范圍內二手車大流通正逐步形成,其中7月北京二手車外遷率更是高達48.6%。
然而,今年以來,全國各大城市紛紛開出的“限入”政策讓二手車交易陷入了恐慌,截至目前,國內共有200余個城市限制二手車遷入,其條件十分苛刻:車齡小于5年、國Ⅲ以上標準等硬性政策,這基本堵死了一大批二手車商的活路。
業內普遍擔憂,在二手車交易尚未形成規模的情況下,針對二手車流入全國有223個城市出臺了限制性政策,對流通造成了一定困難,導致置換需求延遲,有可能會傷及到整體車市。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乃至更長的周期中,政策性因素將成為二手車市場發展最大的“坎”。
沈榮表示,二手車市場近年來表現出來的快速增長,是因為二手車的外遷銷售有一定的規模,降價力度加大,吸引了不同區域的車商四處淘車,促進了大流通格局的逐漸形成。但從整體上看,在各地限購、限入等政策下,今年二手車庫存量大、流通不暢的現象依然還客觀存在,或許會讓二手車的交易量提升成為泡影。
一家二手車經紀公司的負責人也擔憂,從目前來看,北京國Ⅲ車在一些經濟不算發達、消費能力有限的地區遷入受阻或將觸動二手車原有價格格局的下行調整。而過低的價格超出了消費者的承載力,將出現老破舊車和國Ⅲ車車主惜售二手車、推遲換車的現象。
顏景輝透露,外界對于大流通格局的阻礙預計將長期存在,二手車交易流動的渠道已經收窄,二手車市場目前仍處調整期,渠道不暢若得不到有效改善,高庫存仍將會延續。數據顯示,京城二手車外遷率已經從年初最高的70%下滑到累計5個月不足50%。
網上拍賣模式破局
“二手車遷入門檻提高及設限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限遷政策執行力度逐步加大,二手車價格將持續下滑。”顏景輝擔心,消費者淘汰老舊車途徑單一將影響二手車交易,并直接牽動新車市場的置換需求和銷售。
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則認為,建立二手車拍賣平臺,發展網上即時拍等多種形式拍賣業務,構建全國性二手車拍賣流通網絡,推動二手車社會資源整合和規模經營,是創新二手車流通的戰略性任務。
據了解,盡管各地對于二手車的遷入限制導致老舊二手車的價格明顯回落,但由于目前各地限制遷入政策執行力度松緊不一,一些及時掌握信息的拍賣平臺已經成為外遷的主力軍,這部分二手車拍賣平臺由于渠道較為通暢,也讓二手車進入更廣泛的市場成為了可能。以優信拍為例,今年通過互聯網平臺拍賣交易的二手車,已從年初的729輛達到了6月的3300輛。
而亞市的統計數據也顯示,7月二手車網上拍賣參拍量環比提高15%,成交量提高5%,達到了46%。數據也表明,通過互聯網網上拍賣的形式,二手車已成為發展新的利潤增長點及解決當地經銷商渠道延伸問題的新途徑。
業內人士認為,網上平臺創新的二手車模式為經銷商渠道延伸,其汽車拍賣流通為國內汽車業提供了參考。據悉,這種網上拍賣流通有兩大優勢:一是車輛價格最優化,網絡拍賣相比傳統的有形拍賣,除了打破地域界限外,競價模式可幫助經營主體在二手車交易環節中謀取最大化的利潤。二是交易透明化,廠家或者經銷商通過惟一的交易平臺,可全面準確地掌控在店內進行舊車置換的客戶量,把過去個人的“桌子底下”利益公有化,最大限度切斷二手車背后的利益黑洞。
按照計劃,以經營二手車為主的優信拍等網上交易平臺已在北京、上海、成都、鄭州、廣州等城市相繼成立并啟動當地拍賣業務。到三季度,所有買家可通過競價參拍系統內所有城市的車輛。
值得關注的是,據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統計,傳統舊車經紀公司經營二手車的利潤在5%-8%,即以目前北京50億元的交易額計算,二手車中間環節利潤高達5億-10億元;如果加上二手車翻新整備約2億-3億元的利潤,北京二手車實體交易鏈上總利潤高達7億-13億元。而記者了解到,舊車轉出如采用電商模式運營的話,平均能夠使4S店的投資人賺取8%-10%的利潤,這也意味著經銷商在目前的利潤基礎上,利潤仍有望提升1%-2%。
優信拍市場發展部經理李舒波表示,一線城市限購,促使汽車市場逐漸轉向買方市場,在各廠商積極建廠繼續擴大產能的情況下,限購給汽車銷售帶來很大沖擊。而未來市場將是銷售拉動新車,汽車銷售更多地要靠“汽車流通”帶動更新置換,因此銷售渠道、流通渠道變得尤為重要,在地方政府尚無放寬機動車遷入政策及完善二手車行業的情況下,流通渠道的競爭更顯現出重要性和決定性。
同比增長18.48%
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231.29萬輛
全年二手車預計成交500萬輛
1-7月亞市二手車累計成交379600輛
1-7月亞市二手車交易同比增143.9%
1-7月亞市二手車過戶量同比增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