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增長7.4%,而前三季度汽車銷量僅同比增長3.37%,且9月汽車銷量出現了今年2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與此同時,各國別車系汽車9月份市場份額此消彼長,競爭格局悄然生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向好,四季度形勢樂觀。他同時表示,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仍面臨戰略、技術、競爭力等問題,需要迎頭趕上。
國泰君安證券汽車行業研究員張欣先生認為,國內汽車格局只是暫時調整,市場暫時有利于德、美、韓系汽車,日本汽車需要時間恢復,自主品牌銷量增加份額減少,國內市場整體保持穩定。
市場整體情況向好
主持人:9月汽車銷量出現同比下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張欣: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整個汽車產銷基數已經很大,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再有爆發性增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也不現實。當然,各地實行限牌、限行等措施,也對需求有一定的壓制。
蘇暉:盡管同比出現下降,但從環比上看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汽車傳統市場的增幅均較大,其中,北京市場9月份賣了54000臺新車,創下今年以來最高。
主持人:今年以來進口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這種增長速度能否保持?
張欣:進口車主要以高端車、豪華車為主。最近一段時間,豪華車價格下降非常大,有的降價幅度達到幾十萬。另外,部分城市采取限購措施,一些消費者原本抱著逐步升級的心態,現在想法可能轉換為一步到位。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釋放了對進口豪華車的需求。
主持人:能否預測一下四季度汽車銷售情況?
蘇暉:上半年汽車市場出現不冷不熱的狀態,但消費者購買欲望仍然比較強烈。9月份有一個長假刺激消費,10月以來市場也是穩定發展。從大城市到小城市均是如此。我覺得今年車市會有比較好的收尾。
張欣:我對乘用車四季度的走勢偏謹慎,以現在情況來看,或許能夠跟去年保持持平。關于今年的銷售總量,我感覺不會達到年初協會預測的2000萬輛目標,能賣到1900萬就不錯了。如果價格降得確實很低,2000萬也不是說達不到,但是這種以犧牲效益為代價的增長,不可持續。
主持人:有專家曾經表示,在汽車行業的發展階段,汽車產銷量增速應該是GDP的1.5倍。這種判斷適用我國市場嗎?
張欣:不適用,因為關于汽車行業的發展階段本身就很難判定。還有汽車業內討論較多的“千人車保有量”也沒有多少適用性。我國汽車合理的保有量,據我測算,大概在1.5億到1.7億之間,整個社會還是能運行起來。現在我國汽車保有量大概已經過1億多了,在這個背景下,每年銷量維持在1800萬到2000萬水平很正常。
蘇暉:中國汽車市場增長已經進入一個穩定期,受宏觀經濟及各方面條件影響,也就能維持5%-8%的增長水平。
格局暫調整 不會大波動
主持人:9月份日系車銷量大幅下滑,對汽車市場競爭格局產生什么影響?
蘇暉:應該說暫時發生了很大調整,原有格局本來是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及韓系車,現在日系車大幅度下滑,且在未來三兩個月難以緩和,情況比較嚴峻。近期,部分中國消費者主動選擇放棄購買日系車,這樣會為德系車創造非常良好的條件,然后是美系車和韓系車。
張欣:實際上,真正吃虧的是自主品牌。受限購等因素影響,今年1-9月份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同比下降了2.7%。
誰得了便宜,就是德系車,大概同比增長了2.3%。其實,日系車1-9月份沒有下降,反而是銷售增長了,最起碼是平穩,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至于美系、韓系,跟日系車狀況差不多。外資汽車增長的這部分,其實就是自主品牌下降的部分。但是,這種調整只是暫時的,整個格局仍基本穩定。日系車不至于說完全退出。
主持人:今年汽車行業發展總體情況怎樣?
張欣:行業運行基本平穩,整個行業虧損面大概在18%左右。目前汽車業總體來講還是一個能夠吸納資本金的行業。不過,從產品結構來講,自主品牌份額有所下降,但總量保持增長或者持平。從毛利率水平來看,今年也比去年略有增長,大概一個百分點的增長。
主持人:市場整體毛利率略有上升,具體到車企的毛利率水平如何?
張欣:這個跟企業產品結構有關,如果企業僅僅是低端為主,那壓力會非常大。但是如果企業產品系列相對比較全,或者產品結構比較符合現在市場熱點,比如以SUV為主,那么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仍然會較高。
蘇暉:汽車制造商今年很賺錢。為什么?年初國家宏觀經濟有所調整,促使汽車制造業原材料成本下降。但是經銷商的經濟效益非常不好,北京40%的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情況非常嚴重。
主持人:經銷商效益下滑,對銷售網絡布局有什么影響?
蘇暉:經銷商都在轉型,不少由賣自主品牌汽車往賣豪華車、進口車轉移。不過,我覺得豪華車的好日子不會持續太長。北京去年新增的22家4S店都是以賣中高端車為主,但豪華車的市場就這么大的量,再新建一些網點,勢必會造成無序競爭。老店不斷讓價,新進的店沒有客戶群體也會虧損,整個市場有可能進一步惡化。
自主品牌銷量增長受限
主持人:自主品牌汽車9月份銷量有所增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蘇暉:9月份自主品牌之所以銷售好,我覺得還是因為長假因素。從整個銷售結構來說,地、縣級城市銷售快一點,大城市還是慢一些。我覺得自主品牌現在銷量上漲是暫時的。自主品牌銷售受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北京實行搖號,對自主品牌就有一定影響,并不是說北京人有錢了,不買自主品牌,去買更好的進口車,情況并非如此。拍賣牌照對自主品牌也是一種扼殺,上海拍一個牌照是6萬元,再買自主品牌,幾乎沒有可能性。
張欣:未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能不能真的完全上來,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一是自主品牌本身,你的品質能不能做到跟合資品牌一致;二是價格,畢竟現在對于消費者來講一聽說是自主品牌,他內心就會有一個應該有價差的想法。
主持人:自主品牌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和市場份額?
張欣:長城可以作為一個典型,他不追求全系列覆蓋,從SUV起家,就專注這個領域。對自主品牌來講,現階段可能要先講一個“專”,將“專”做精,然后再是做大。如果一開始想做大,最后會掉下來。長城這幾年穩固地從行業前十做到了前八。做汽車行業,就是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把自己的位置放正。
主持人:如何看待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出口?
張欣:我們現在主要是出口到欠發達地區,如巴西等金磚國家。但是,這里面也有雙刃劍,國內車企之所以愿意出口,出口退稅占了一定成分,但這有可能會被進口國拿來作為貿易保護的借口。在這種背景下,短期出口有可能,但是長期出口不一定。汽車產品跟普通家電產品不一樣,有其特殊性,如果日后的維修等跟不上,牌子砸下來會非常快。另外,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幣相對來講是升值的,對出口也會有影響。
蘇暉:根據我跟行業部門交流了解到的情況,自主品牌出口是好事,出口能夠提升中國車的影響力。但是,自主品牌不要太實用主義,要有生產高品位、高質量汽車的追求,要在研發實力、零部件配套上下苦工夫,而不是一味地搞一年開發多少個產品。我覺得,到自主品牌能夠有實力跟合資企業真正平等競爭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考慮大幅度提高出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