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中國汽車業高管最近他最需要什么,是先進技術還是準確的零售銷量數據,他很可能更想要準確的數據。
自今年初,很少有企業能獲知國內汽車的上牌量數據。
沒有這些數據,就沒有人知道有多少車堆在經銷商處,汽車生產廠家也就不知道應該生產多少輛車,經銷商也無從了解應該訂購多少輛車。
而這樣反過來會引發糟糕的代價高昂的價格戰,因為車企必須去掉過多的庫存。
在西方國家,經銷商協會和政府機構定期發布每月零售數據,但中國的情況不同。
在中國,任何人買車,新車或舊車,都必須到當地公安局下屬的車輛管理部門登記。
那么,從何處獲得銷量數據呢?
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每月發布報告,但該報告的數據是批發銷量,他們告訴你的是有多少汽車交付給了經銷商,但至于有多少車賣給了消費者,我們無法知道。
邏輯上,我們可能希望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發布零售銷量數據,但該協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銷商集團。
該協會是商務部下屬的新機構,缺乏權威,不足以讓汽車經銷商報告零件銷量。這就意味著公安部是汽車登記數據的唯一所有者。
直到去年,公安部下屬的一家信息公司才篩選出登記數據,高價出售。但今年該公司未作預警或解釋,即停止了出售數據。
沒有零件登記數據,市場研究人員只能根據中汽協(CAAM)提供的批發汽車數據進行猜測。
在中國批發數字與零售數字相去甚遠,因為汽車生產廠家已經養成了習慣,常常向經銷商壓庫存。
更糟糕的是,中汽協每月發布的批發數據也不盡可靠。
例如去年一家小型SUV生產商華泰汽車在前4個月極大地虛報了其銷量數字。
再比如今年10月,豐田、日產和本田稱其在華銷量分別下降44%、41%和54%。
但中汽協報告稱日本品牌的銷量整體下跌了59%,由于豐田、日產和本田占日本品牌在華銷量的四分之三,這兩個數據顯然明顯不符。
2008和2009年,中國汽車廠商反復要求將汽車登記數據公布于眾。
但中國最具實權的部門之一公安部拒絕了這一要求。公安部認為其信息技術不夠先進,不足以開展這項工作。
中國汽車行業在保持兩位數增長達10年之后,開始放緩,這對于汽車生產廠家、供應商和經銷商來說尤其重要。
但汽車零售數據的缺失使他們的工作變得困難。
作為汽車行業監管者的工信部以及其他關心汽車行業的政府部門應該調查一下,看看到底什么使得汽車上牌量數據至今不能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