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產銷數據,即使去年全球汽車行業增速整體放緩,但我國汽車產銷依舊刷新紀錄,全年產量達1927.18萬輛,銷量達1930.64萬輛,同比增長4.6%和4.3%,比上年分別提高3.8和1.9個百分點。
中汽協預計,2013年全年汽車市場需求約2080萬輛,中國汽車全年銷量2065萬輛,增長率在7%左右,其中國內銷量將達1935萬輛,出口130萬輛。
日系銷量下滑明顯 中國品牌占有率降0.4%今年仍艱難
在中汽協數據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強調,協會將改稱“自主品牌”為“中國品牌”。并對中國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的下滑感到憂心忡忡,甚至對2013年的發展也不樂觀。
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48.50萬輛,同比增長6.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2012年中國品牌出口增長較快,拉動了中國品牌總體增長,如扣除出口,中國品牌乘用車國內銷量增速僅為3.9%。2012年銷量排名前五位的轎車生產企業依次是上海通用、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北京現代和東風日產。
其中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和一汽大眾三家車企年銷量均有20%的增長。其中,一汽-大眾旗下大眾與奧迪雙品牌同比增長超三成;上海大眾旗下大眾與斯柯達雙品牌同比增長近一成;上海通用汽車同比增長超一成。值得一提的是,三家企業共有八款車型位列年度銷量前十。在行業增速放緩的大前提下,這樣的成績讓其他車企汗顏。
國外品牌中,日系、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6.4%、18.4%、11.7%、8.7%和2.8%,與上年同期比較,德系增長明顯,日系下降明顯,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董揚認為“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是下降的,大集團的產銷增長,實話來說還是一部分強勢的合資品牌的增長,他們所屬的中國品牌沒有向他們所屬的合資品牌那么好,2013年自主品牌會如何,我認為會像2012年同樣困難,甚至比2012年更困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汽車的剛性需求依然是強勁的,目前我們國家正處于汽車消費迅速擴張的階段,一線城市汽車剛性需求依然存在,而廣大的二三線市場城市和鄉村還存在著巨大的剛性需求。雖然我們的民營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一億輛,但是中國人的人均汽車保有量仍然是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因此,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豪華車依然高位增長 需求旺盛車企內部問題重重
放眼全球,去年對于歐洲的汽車巨頭可謂是黑暗的一年,相比歐洲車市的蕭條,中國市場對豪車需求的旺盛,豪華車市場持續高位增長,讓歐洲汽車巨頭將更多的重心放在中國市場。
最新出爐的寶馬集團銷售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寶馬在全球共售出184.5萬輛車,增長10.6%;但中國市場增速卻高達40.4%,在大陸地區共交付了32.6萬輛。奧迪汽車2012年全球銷量為145.5萬輛,同比增長11.7%;在中國市場,奧迪年銷量首次超過4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29.6%。戴姆勒集團旗下豪車品牌梅賽德斯-奔馳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銷量增長4.7%,達到1,320,097輛,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得益于美國銷量的雙位數增長。而在中國,奔馳去年在華銷量為20.6萬輛,銷量僅增長4%,基本跌出豪華車市場第一陣營。
相比車市整體僅為4.3%的增速,豪華車的高增速,讓人艷羨不已,然后在風光背后,豪華車品牌車企內部也問題重重,豪華車巨頭之一奔馳,在去年年初即開始的渠道整合,直到今年才初見眉目,渠道之亂直接導致其去年銷量增速僅為4%,被寶馬奧迪遠遠甩下,而時不時爆出的奔馳車質量問題,車主維權無果的負面新聞,也讓奔馳去年基本在品牌建設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建樹。作為奔馳的老對手寶馬,開年也不得安生,高層震蕩頻繁,史登科去年12月離任執掌8年的寶馬中國,緊隨其后的是寶馬中國負責進口車銷售的副總裁陸逸,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營銷高級副總裁戴雷也確認離職,足見寶馬高層在“后史登”時代尚在適應中。而此前寶馬一直推崇的本土化戰略也或將因核心主管的離任而大打折扣。
在豪華車爭奪戰中渠道建設是重要的一枚棋子,截至去年年底,寶馬在華經銷商數量已接近400家,成為國內豪華車品牌經銷商數量最多的企業。不過,剛剛完成渠道整合的奔馳,也摩拳擦掌,奔馳表示,奔馳未來3年將有近20款全新和改款車型在中國上市,每年新增50家經銷商,兩年蟄伏的奔馳將重新找回高速增長的節奏,這為2013年國內豪華車市場競爭格局增添了變數。
純電動車銷量翻番 新能源車概念雖熱難成氣候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241輛、插電式混合動力1311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1375輛、插電式混合動力1416輛。2012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比上年增長98.8%和103.9%。
按照產業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要達50萬輛,按照目前的銷售情況看,新能源車的發展好于預期,董揚表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救命稻草。“2011比2010翻一番,2012比2011翻一番。而且不僅是純電動,混合動力、插電式都是這樣,這充分說明我們的社會、消費者是重視支持新能源汽車、節能汽車的。”
然而業內的聲音并不都是贊同的,在海南結束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不少業內人士都覺得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化方面還面臨諸多問題,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主席龐義成認為,“對于新能源車應該在用途上重新定位,目前產品形態跟傳統汽車確實有差距,充電沒有加油方便,這應該更適用于城市上下班的代步、家庭第二輛用車,在中小城市、城鄉結合部和廣大的鄉村的空間是巨大的。”
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也向媒體表示,“目前我們一些企業一窩蜂的搞電動汽車,并不一定能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自己去探索,到底應該怎么搞,根據客觀的條件要怎么做,純電動、插電式,混合電池我不反對,但不能一窩蜂的搞,要把核心技術拿到手,不能為了搞新能源而搞新能源。新能源絕不止是電動、燃料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