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經歷了過山車一樣的突變(2009-2010年30%以上的高速增長突然跌至2011年2.45%的谷底)之后,在2012年,有了小幅上揚趨勢,增速達到4.63%。微增長中盤升的希望和陣痛的壓力無情地壓在了行業高管們的肩上,“機會的沖動+轉型發展的選擇”激發多達五十多起的高層人事變動使2012年成為近年最動蕩的一年。無論是強勁增長的豪華品牌還是急于突圍的自主品牌,抑或是分化中求變的中端合資品牌都不輕松,從中折射的是外資、合資、自主車企們鏖戰中國市場的戰略調整。
豪華品牌換血:
更大的戰略利益企圖
2012年,豪華車市場風云突變,強勁增長激發出的更強的市場企圖,使它不再是過去安逸的“伊甸園”。從史登科到麥爾斯再到華立新,從張曉軍到葛樹文再到付強、胡波,這些久居要職的豪華車企高管們,或提前退休,或回國,或離職,或調換,或回歸……
人事變動眼花繚亂,背后的推動力是奔馳、寶馬、奧迪、捷豹路虎、沃爾沃等豪華車企們對日益擴大的中國市場更深層次的戰略企圖:跑馬圈地,搶占和擴大高端地盤。
12月7日,寶馬集團大中華區宣布,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登科提前退休,57歲的史登科在掌舵寶馬集團大中華區8年間,以他“傾聽中國市場”的謙和低調生生把奧迪“大一統”的豪華車格局改寫成了奧迪、寶馬“雙雄會”,不僅讓寶馬銷量猛增了20倍,更重塑了寶馬的在華形象。
無獨有偶,此前,史登科的兩位德國老鄉也可以說是職場對手——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麥爾斯和大眾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倪凱銘也都宣布卸任回國。而幾乎與史登科離職同步的還有奔馳-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華立新年底前的卸任。
這些看似不約而同紛紛而來的人事變動,不過是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最重要汽車市場之后的必然結果。中國的富裕人群在快速增長,入門級豪華車價位越來越親民,中國消費者又對高檔消費品有很強的偏好,限購政策及換車高峰期的到來導致購買目標上移,豪華車營銷網絡不斷擴大和延伸——這些因素集中造成了豪華車市場的急速擴大和增長。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中國豪華車的市場份額還很低,只占乘用車總量的6%,遠低于國外成熟市場的30%。在中國車市持續微增長和利潤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豪華車超高的利潤和巨大的增長想象空間觸發了跨國豪華車企強烈的戰略利益企圖。
既然中國市場在跨國豪華車商的全球戰略地位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它的領帥人物也必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老帥功成身退,新帥領命新的戰略藍圖成為最自然的新舊交替。
來自寶馬德國的54歲總裁安格此時接替史登科正是出于這樣的戰略考慮。而奔馳麥爾斯和華立新的卸任也有類似意義。麥爾斯,2005年開始擔當奔馳全球市場與銷售總監,曾負責主持奔馳年輕化項目和奔馳全球銷售網絡重組,后上任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6年期間,他和其上司戴姆勒東北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華立新理順了奔馳進口和國產網絡的合并,實現了從2006年的2萬輛至2011年近20萬輛的銷量增長。奔馳在華經銷商網絡覆蓋了近100個城市,網點數量達到223家。2012年底,奔馳(中國)銷售公司的正式成立,意味著麥爾斯和華立新在華的歷史使命也已經完成,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卸任。
奔馳寶馬忙著進入中國新時代,中國豪華車老大奧迪則早就做了準備。2012年7月,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張曉軍與一汽轎車[8.48 3.16% 資金 研報]銷售公司總經理葛樹文職位對調。后者與總經理薄石共同負責奧迪品牌國產車及進口車在中國的營銷工作。而張曉軍則被寄予厚望,運用其多年打造了“中國最成功高檔車品牌”的經驗去重塑“紅旗”品牌聲望。擺在葛樹文面前的課題是如何進一步鞏固奧迪在豪車市場的地位,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除了豪華三強,2012年我們還看到捷豹路虎和沃爾沃在中國的調兵遣將。2012年5月15日,素有“營銷高手”之稱的付強離職北京奔馳出任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曾經成功打造了奧迪、斯柯達和北京奔馳的付強能將沃爾沃帶到怎樣的高度,所有人都在關注。同時,跟隨付強而來的,還有一汽奧迪柳燕加盟沃爾沃,她與付強搭檔,共同負責沃爾沃在華的營銷事務。
2012年,高管變動里有趣的還有捷豹路虎和大眾中國之間的挖角“車輪”故事。2012年初,大眾中國進口車高管胡波先被捷豹路虎挖角過去任副總裁;大眾中國執行副總裁蘇偉銘遂將英菲尼迪市場總監車艷華延攬來大眾任斯柯達品牌進口車業務總經理;4月,胡波重回大眾,并被任命為大眾品牌進口車業務總經理。就在宣布胡波任命時,大眾中國并未宣布車艷華的正式職位,結果,車艷華華麗轉身履新捷豹中國執行副總裁,補了胡波的缺,負責捷豹品牌的市場營銷工作。
2012年,我們還看到,大眾中國副總裁楊美虹的角色變換,彭菲麗加盟;孫瑋從沃爾沃抽身華晨寶馬副總裁的轉身;葛然從大眾轉戰英菲尼迪……海外品牌的大中國區高層變動異常活躍。連一向穩定持重的超豪華領域也趕熱鬧,擔任勞斯萊斯7年大中華區總經理的鄭津蘭出任了阿拉斯頓·馬丁(中國)銷售公司總裁。這是超豪華品牌也要在中國全面發力的一個信號。
人事變動熱鬧紛呈,不過,履新的高管們最好還是傾聽一下史登科的一句名言:“中國市場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最容易犯錯誤的地方,簡單按照常識判斷,作出的往往會是錯誤的決定。”
合資:分化中求變
如果說跨國豪華車企動蕩不安,合資品牌這一年也不輕松。在整體份額有所提升的同時,分化亦已開始,德、韓系的崛起與日系的下跌,對比鮮明,爭奪激烈,這讓昔日意氣風發的孫曉東、倪凱銘、甘文維等相繼離職。
孫曉東轉戰吉利
在供職PSA亞洲產品規劃和市場戰略總監不到一年后,2012年10月,孫曉東出任吉利集團負責產品規劃的副總裁,主管戰略市場部。
點評:孫曉東是汽車業內營銷虎將,回流內資車企,成為合資和跨國車企人才溢出效應反哺自主品牌的一種體現。
倪凱銘離職大眾中國總裁
2012年6月初,上任不足兩年的大眾中國總裁倪凱銘離開中國。
點評:評論認為,大眾的高層離職與大眾系列車型在中國發生的DSG事件有關。
自主:突圍求生
2012年,合資品牌的節節下壓,使市場份額持續下跌的自主品牌跌至冰點。被動之下的急于突破,便轉化成了自主車企的頻繁換將。
江淮教父左延安退休
2012年2月8日,江淮汽車總裁安進將接替有“江淮教父”之稱的左延安出任江淮董事長一職,后者將退出第五屆董事會并正式離任。
點評:左延安的離開意味著江淮汽車“后左延安時代”的正式到來。
黃華瓊從北汽福田到奇瑞
2012年3月,黃華瓊從北汽福田副總裁兼品牌總監任上跳槽奇瑞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點評:這次人事變動被外界喻為奇瑞啟動新一輪品牌戰略的前奏,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