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市場整體低迷的狀態下,出口成為難得的亮點,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突破了百萬輛,達到105.6萬輛,同比增長29.7%。其中,以巴西、俄羅斯為代表的“金磚”國家成為汽車出口的重點市場。
盡管數據可喜,但是對比2012年我國汽車產銷近2000萬輛的規模,汽車出口所占比例仍然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表示:“中國還不是汽車制造強國,汽車出口也處于初級階段,未來仍應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出口水平。”
經過10余年的飛速發展,我國汽車工業來到了向出口轉型的節點,而此次出口首超100萬輛將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開始轉型
盡管我國汽車出口開始較早,但是與中國汽車工業一樣,“散亂差”一直是出口整體狀況的寫照。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這種出口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當時各國為保護本國汽車產業而紛紛提高貿易門檻,中國汽車出口跌落谷底。
直至2010年,中國汽車出口才恢復了元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介紹說:“經歷了兩年的市場波動后,我國汽車出口恢復了快速增長的態勢,無論是在傳統的亞非拉市場,還是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都取得了較大進展。以巴西、俄羅斯為代表的‘金磚’國家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重點市場。”
在出口目的地調整的同時,我國汽車出口的產品結構日趨合理、目標市場逐步升級、出口方式也在向投資型轉變,品牌建設和售后服務體系不斷升級。據了解,奇瑞、長城、力帆等中國汽車廠商也已經邁出了在海外投資建廠、發展規范的服務網點等“走進去”的步伐。
反攻國內
出口海外為自主車企帶來更多的銷量以及更高利潤的同時,對于其國內市場的開拓也有著重要的助力。
目前,一些車企已經明顯嘗到了這一模式的甜頭。以自主品牌的“黑馬”長城為例,由于其多年在海外市場的耕耘,目前獲得了較好的口碑并且逐步出口到中等發達國家,這為其提升品牌形象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長城在國內的熱銷多少受益于其品牌形象的打造。
現在,更多的自主車企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途徑的可行性,這也將是未來我國汽車出口迎來轉型的一個內因。
風險意識
即便是出口一片大好,但是風險意識不可或缺,在自主品牌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注意國際標準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海外建廠是自主品牌長期的發展方向。
2012年,兩家國內車企因在出口到澳洲的汽車上使用了石棉配件而被責令召回,此事的發生給中國制造的汽車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這就是典型的由于國產車不熟悉國際主流標準而導致的失誤。
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自主品牌仍存在核心競爭力的差距,因此只能在較低水平的國際市場進行競爭,尚不能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門檻。
同時,對比跨國車企,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僅依賴一個地區的市場而長盛不衰的。所以,國產車能夠在海外某一地區站穩腳跟,在當地建設工廠,實現本土化產銷,也是該品牌的常勝之道。 因此,在慶祝出口超100萬輛的同時,仍然要思考如何尋求走得更加長遠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