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1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國內多款汽車含有強致癌物,國外同款車型沒有測出,中外制造標準為何存在差異?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導航儀,大量產品輻射超標。導航儀輻射超標帶來的隱形危害同樣令消費者擔憂。《天天315》本周關鍵詞:汽車污染。
這段時間,有很多消費者反映,自己的汽車里總有一股難聞的味道。經過專業人士檢測,發現汽車配件中含有強致癌物多環芳烴。
據央視報道,梁先生幾年前買了一輛鈴木天語SX4轎車,他告訴記者,開車時間長了,經常會感覺不舒服。跟他有類似經歷的人并不少。在一些汽車網站上,不斷有消費者投訴汽車污染的問題。這些投訴引起了汽車網站工作人員修宇的主意。修宇經過大量分析發現,車內的有害物質多達幾百種,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一種叫做多環芳烴的物質。多環芳烴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在橡膠和石化產品中普遍存在。多環芳烴可以通過呼吸或者直接的皮膚接觸,使人體致癌。
修宇:我當時想到多環芳烴會不會在汽車的內室里面也存在,跟這個駕駛員和乘客時間接觸最長的,接觸最緊密的這些內室無外乎第一就是方向盤,對于駕駛員來說。其次當一些裸露的皮膚跟座椅接觸的機會也是比較大。
修宇于是組織了一些人,一起檢測汽車中的多環芳烴含量。他們把方向盤和頭枕作為檢測對象;并且決定在不告知汽車廠家的情況下,從正規渠道購買原廠配件進行檢測。
修宇:我們的這些采購的零配件全部都是從原廠指定的4S店鋪購買,我們有正規的發票有原廠的包裝,檢測機構也是盲測的過程,他們不知道他們檢測的這個樣本到底是那個車型的。
修宇對采購到的配件進行了拆解,樣品被陸續送到上海某家具有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很快出爐的檢測結果顯示,在40多款被檢測到的車型中,長安悅翔汽車多環芳烴的總含量為每公斤23.5毫克;上海通用雪佛蘭愛唯歐的檢測結果為每公斤7毫克;三菱歐藍德、長安鈴木天語SX4、現代新勝達等車型也都存在每公斤5到7毫克的多環芳烴。
不過,比汽車配件含有強致癌物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我國目前在汽車內置領域,并沒有多環芳烴的相關標準,而歐美很多國家在這些方面有著嚴格的限量規定。所以,德國購買的通用雪佛蘭愛唯歐和長安鈴木天語SX4,在檢測中并沒有發現多環芳烴。
嘉賓: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蔣蘇華、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傳鍇。
蔣蘇華:如果真的有現實案例一定有法律解決途徑
蔣蘇華:去年國家發改委制訂了規定,關于乘用用車四類空氣質量標準指南的規定,但是這個規定里面沒有含到今天節目中報道的這個多環芳烴,但是并不代表這類物質的含量可以隨便的多少都可以。如果真的有現實案例一定有法律途徑:按照產品質量法的角度講它是一個缺陷,或者按照環境污染的角度來講。
蔣蘇華:產品只要對消費者發生危害,就應該有法律救濟途徑,不管產品符不符合標準
蔣蘇華:我們現在沒有多環芳烴類似的標準,國外有,歐洲是有標準的。有沒有標準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有沒有損害結果,有損害結果,法律的途徑是有的。但是,如果有標準,這個標準定的很高,這個標準對消費者并不利,有的時候有標準比沒有標準好一些。之前乳制品的報道,標準定的有點高了,即使有一些產品符合標準,但實際上還是存在危害的,那是一個不利的情況。作為律師,我們看到的標準就很簡單,有沒有危害結果。只要發生危害了,就應該有法律救濟途徑,不管產品符不符合標準。標準很可能作為廠家的免責理由,所以僅僅純從消費者個人救濟角度而言,沒有標準有的時候更好。
鄭傳鍇:我部分認同蔣律師的觀點,標準的出臺也是一次立法的過程,存在行業包括主管部門包括消費者幾方的利益博弈,如果標準能夠確立一個比較合理或者能夠考慮到更多消費者的健康,也就是說在產生危害結果的基礎上會增加一個沒有危害結果也可以對廠商包括銷售商主張權力的救濟途徑。或者簡單來說更多傾向于懲罰性的,更多傾向于預防性的保護,可能會效果更好。
主持人:其實所謂的國家標準或者相關的行業標準應該是一個底線,最低的一個限度。
鄭傳鍇:指望拿商業道德約束企業,那是笑話、是童話
主持人:到目前為止上海通用給出的一份聲明指出,于2012年9月委托國內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分別對愛唯歐相關零部件進行抽樣檢測,結果都顯示未檢測出多環芳烴;記者又撥打了被點名的多家車企服務熱線。長安汽車的客服表示,目前就此事還沒有接到國家相應部門的通知和報告,正在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調查;長安鈴木的客服表示,不是特別了解央視報道的內容。現代汽車的客服則稱,暫時未接到關于該問題的通知,將進一步核實情況。這是目前幾方車企給出的回應,對車企的反應怎么看?
蔣蘇華:現在比較中立的做法,主管部門如果愿意介入的話,完全可以介入,到現場采樣。
鄭傳鍇:如果指望拿商業道德來約束企業的話,那確實是一個笑話、童話,企業目前不會主動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商業道德責任。另外一點網站作檢測的過程應該全程聘請公證處公正,公證結果作為進行舉報或者進行投訴的證據是可以直接去使用的。也是提醒相關各方,我們在取證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加完善取證的程序,增強證據的證明效率,對各方來說都是更有說服力的。
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想要維權可以通過什么樣的途徑?
蔣蘇華:覺得有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標準的問題,現在的確沒有標準,行政機關的確沒有辦法給予不符合標準的處罰,但是并不否認消費者可以就這件事情進行法律上的救濟,如果現在的確有消費者的權力受到了傷害,身體上有不適,法律的救濟途徑是非常明確的。有兩種途徑,一種可以按照產品質量缺陷走申請召回;第二種如果受損害消費者多了,其實可以進行集團性的訴訟。
主持人:通過蔣律師的介紹可以明確一點,不管國家有沒有相關質量的標準,一旦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傷害,就一定可以有找到救濟的途徑,當然有兩點,第一點大家可以去質量缺陷的范疇里面申請召回。第二點就是訴訟,也可以走集體訴訟,不管這條路會不會很難,但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堅持。
鄭傳鍇:有一句諺語就是法律永遠不保護躺在權力上睡覺的人,我們有途徑一定要積極主張自己的權力,你的權力才有可能受到保護,如果消費者也只是說一說就算了,那你的權力永遠會被廠商所漠視的。
(中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