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雖然有數十輛新能源車亮相,但大都為概念車,真實采用純電動車技術且已經成為量產的車型只有來自日產的聆風。在技術方面,日產聆風作出了表率,特別是在電池技術這一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方面。日產研發的鋰電池創新地采用了錳正電極和層式結構。錳正電極為毫微級電極和穩定的針狀結構,具有高能量性能、壽命長、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點,目前在國際上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而且自然界里錳的儲量豐富,成本也低。
在動力性上,電動汽車和傳統化石能源汽車之間已經相差無幾。日產就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日產研發的電動機和動力相近的2.5L汽油發動機進行對比。在相同時間內,同樣從零速度加速到10km/h,結果證明,日產電動機不但有可以和2.5L汽油發動機相比的加速能力,而且在發動機剛啟動的階段,日產電動機的加速能力甚至還大大強于2.5L汽油發動機。在腳踏油門的那一瞬間,日產電動機的加速度能迅速達到大功率汽油發動機的5倍以上,能給駕駛者比大功率汽油發動機更明顯的加速感。
在價格上,電動汽車目前暫無優勢,比如在美國,據媒體報道,政府補貼7500美元后,聆風的售價仍然達到了32780美元,甚至超過了一輛寶馬325i豪華型轎車的價格。但是,考慮到使用過程中高昂的油價和相對低廉的電價之間的差距,電動車的價格仍能夠被市場所接受。
5月末,日本日產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戈恩向媒體表示,聆風已經得到了市場的積極響應。日產計劃在2011年3月前生產1萬輛聆風汽車,但目前日產聆風在美國和日本汽車市場的預訂量已經達到19000輛,遠遠超過了第一年的計劃產量。
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表示,2011年,東風日產將以進口的方式引進聆風。同時他表示,電動車的推進,需要車企共同給予更大更積極的投入,“隨著規模的增大和成本的降低,電動車終究會普及,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如果500萬輛國產化生產是普及的起步線,那么什么時候才能達到500萬輛?大家一起投入,可能進展得就快,大家都在試探,可能速度就很慢。”任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