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汽車,其實也一樣。
汽車也有生命。如同人的成長,不同車型的設計、生產和流行,肯定會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反之,各地不同的用車習慣乃至思想觀念,也會對汽車業界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車如人,不同的文化和觀念,賦予了汽車獨特的性情與氣質,也注定了對中外不同地域汽車的比較,是車迷們永遠津津樂道的談資。
那么,我們也來湊湊熱鬧。借用本刊《國內主流家轎可靠性調查完整報告》中的數據,從可靠性的角度,對自主品牌轎車和歐美日轎車作一比較,打開另一扇窗
中外比較:差距并非想象中大
和以前的專題一樣,我們仍然以中美日歐各系轎車的百車故障率(PP100)為主要指標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自主品牌轎車和歐美日轎車的比較。本刊調查中涉及的自主品牌轎車共有上汽榮威550、比亞迪F3等18款車型,其百車故障率平均值為344,與本刊受調查的51款車型平均百車故障率264相比,高出80個值。與此相反,美系車、歐系車和日系車的百車故障率分別是197、228和221,都明顯低于所有受調查車型的百車故障率平均值,三者的百車故障率平均值為215。也就是說,自主品牌轎車的百車故障率與歐美日轎車該項指標的平均值相比,要多出整整129個值。
當然,這個結果本身并不讓人意外,但如果我們作一番具體分析,就會看到更多數據背后的內容。考慮到被調查的18款自主品牌轎車中有14款屬于8萬元以下車型,而歐美日轎車均以8萬元以上車型為主,應該說,單就本次調查結果看,自主品牌轎車至少在可靠性指標方面,與歐美日轎車的差距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這樣的成績,既客觀反映了中外轎車存在的差距,也能說明自主品牌轎車近年來取得的長足進步。
自主品牌:傳動、轉向最“軟”
更有參考價值的應該是對中外車型8大分系統可靠性的比較。為了讓比較更加直觀,歐美日系車型的分系統百車故障率,我們均采用其平均值。
自主品牌方面,18款受調查汽車在車身外部、車內部及內飾、電子設備及附件、溫控、發動機、剎車、傳動、轉向及操控等8個系統方面的百車故障率平均值分別為91、59、58、26、44、24、24和17。而歐美日轎車上述8大系統的百車故障率平均值則分別為:55、40、36、17、29、17、11和9。兩相對比,自主品牌無一勝出。
更多的信息同樣來自對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如果按各系統百車故障率的差距大小排序,自主品牌相比歐美日品牌的主要“軟肋”表現得更加清楚:首先,8大系統中,差距最大的是傳動系統,其百車故障率平均值比歐美日轎車該項指標高出了118%;其次是轉向及操控系統,相關平均值比歐美日轎車該項指標高出89%。以下依次是車身外部系統,高出65%;電子設備及附件系統,高出61%;溫控系統,高出53%;發動機系統,高出52%;車內部及內飾系統,高出48%;剎車系統,高出41%。
歐美日系:哥仨不分高低
相比中外轎車的比較結果,歐美日系受調查車型的可靠性比較欠缺了一點碰撞,期待中的明顯差距并未出現,三大系車型的表現雖有一定差別,但總體上看難分高低。
單從百車故障率平均值看,美系車為197,表現最好;而日系車和歐系車的該項指標分別為221和228。但相比日系車的13款車型、歐系車的17款車型,本次調查中涉及的美系車只有上海通用別克凱越、上海通用雪佛蘭科魯茲和長安福特福克斯3款,在數量上有所不足,如果入選車型增加,美系轎車是否還能有如此表現,就很難說了。
在8大分系統百車故障率方面,歐美日三系車型的各項值如下圖所示,可謂各有所長,難分伯仲,比如在關鍵的發動機系統方面,歐系車、美系車和日系車的百車故障率分別為29、29和30;在剎車系統方面,歐系車、美系車和日系車的百車故障率分別為16、18、16,數值都很接近。如果一定要找點區別的話,在車身外部系統方面,歐系車百車故障率為62,與美系的52、日系的51相比,可能故障略顯偏多。 來源:《品質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