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還在繼續
是政治陰謀,還是車型缺陷?輿論對豐田召回事件原因的爭論依然激烈,尤其是許多消費者,根據自身體驗對“錯把油門當剎車”的事故原因表示質疑。
“不相信駕駛經驗豐富的司機會分不清楚剎車和油門,為什么其他品牌的車型操作沒有出現這種低級失誤?”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豐田汽車的剎車踏板比較軟,往往踩下去,車子需要滑行一段距離才停住,這令一些已經習慣歐系車剎車節奏的駕駛者,錯誤判斷了踩剎車的時間點,進而發生追尾事故。
面對消費者提出的諸多質疑,位于名古屋的豐田汽車總部也存在著爭論。豐田汽車一位管理層向記者透露,自從豐田北美召回事件發生以后,豐田各層管理人員都在對這一事件進行反思,大家的爭論也非常激烈。
他認為,豐田近幾年發展太快,在車型設計上往往從專業角度出發,沒有全面考慮各國消費者的駕駛習慣,以及能否簡單、快速地掌握豐田車型的操作特性,這為一次又一次的召回事件埋下隱患。
“但是我們內部也有人認為,豐田汽車不需要改變造車風格,因為每個品牌車型都有自己的個性,豐田不能因為一味迎合不同消費者的口味而抹煞自己的特點。“豐田可以派技術人員向消費者詳細講解車型的操作方法,以此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該人士對記者說。
就在美國輿論開始朝著對豐田有利的方向發展時,7月20日豐田卻再次接到了美國紐約州南部聯邦地方法院大陪審團的傳票,要求其提交方向盤零部件缺陷問題的相關文件。9天后的7月29日,豐田汽車再次宣布:因轉向桿存在問題,豐田將在美國召回41.2萬輛汽車,在中國大陸地區召回1123輛進口雷克薩斯LX470汽車。
這一消息,讓快要爬出召回泥潭的豐田汽車,再度跌回泥潭,也讓豐田汽車下半年的海外市場表現變得撲朔迷離。究竟是日美貿易摩擦制造了豐田汽車今日的尷尬,還是豐田汽車自身原因使其頻繁召回?半年后,豐田汽車在反省中必須再次給出消費者一個答案。
品質評價流程延長四周
如何改變的爭論還在豐田內部繼續。內山田竹志告訴記者,“豐田汽車公司創建人豐田喜一郎‘必須直接把握消費者需求,并反映到產品中去’的理念,已經在討論中被多數人接受!
豐田之所以召回事件頻發,根本原因在于對自己的業務發展過于自信,從而忽視了消費者的立場。如果豐田想徹底走出召回陰影,必須轉變造車理念,回到其“顧客第一、品質第一”的價值原點。
剛剛走馬上任的豐田設計品質改善部部長阪田勝利,是這場重回價值原點運動的執行者!艾F在我們有必要再次返回原點,站在顧客的角度,進一步提高質量和產品魅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阪田勝利規劃的品質改善舉措是:將車輛品質的評價流程延長4個星期,增加負責質量評價的員工人數和參評車輛臺數;在產品開發流程中的6道品質關卡處,增加監查功能,并成立一個從開發階段起就始終保持獨立的技術小組,站在顧客角度對產品作出監查;增加技術人員親赴現場確認實際車輛及市場所反映問題的機會,并派一個EDER(早發現、早解決)專業技術團隊常駐北京和廣州,以提高現地的技術對應能力;啟動“設計品質改善部”,負責將顧客意見迅速反映到設計中,同時通過重審產品開發流程,提高設計品質能力。
據了解,目前豐田已經成立了全球品質特別委員會,由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出任委員長,各本部的本部長和各地區的品質管理首席執行官組成委員會。各地區的品質管理首席執行官將直接聽取顧客的意見,并反饋到開發、采購、生產技術等所有業務流程中。
在中國,豐田也已經成立了中國品質特別委員會,并分成8個工作小組負責信息業務收集和改善工作,并于年內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春、成都、長沙等6個城市成立技術分室,強化搜集中國用戶投訴或其他意見的能力。
一場全面審查豐田汽車各項業務流程的品質風暴,已經在豐田汽車公司總部展開,這次豐田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放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