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市場的最大贏家,大眾汽車今年前10個月在華銷量已經超過160萬輛,全年很有可能達到180萬輛,與“2018戰略”的200萬輛僅差一步之遙。“‘2018戰略’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當時,我們用了25年時間剛剛達到100萬輛,希望用接下來的10年時間再提升100萬輛。沒想到,從去年開始,中國車市開始井噴,年增幅達到50%,這是所有預言家都沒有預料到的。”近日,大眾中國副總裁楊美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大眾快速調整戰略,重新制定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希望能在接下來的四五年內,達到300萬輛。
除了在傳統汽車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大眾還將野心擴展到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是第一個把電動車生產出來,但我們的目標是要做電動車行業的領導者,這個目標不會更改。”11月12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中國工商銀行和搜狐公司等10家企業在北京聯合發起了為期3年的“低碳企業責任行動”。楊美虹告訴記者,“低碳企業責任行動”是一項由企業發起,聯合政府、地方、上下游產業鏈和學術機構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旨在凝聚責任企業的榜樣力量,以幫助和引導企業和地方探索低碳發展模式,推動低碳經濟成長的聯合行動。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會成員、執行副總裁張綏新博士認為,對于汽車企業而言,低碳不僅要減少汽車的排放,還要從零配件采購、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等生產鏈和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通過創新實現資源利用率提高和排放量降低;另外,企業理念與品牌創新也需要與低碳發展緊密結合。“低碳戰略不僅僅是節能減排,它還包括新能源技術、碳捕獲技術等一系列未來的先進技術。”
在上周舉辦的全球電動車大會上,大眾汽車展出了朗逸電動車和高爾夫電動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新任總裁兼CEO倪凱銘明確表示,作為電氣工程師出身的他,首要任務就是制訂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2011年,這兩款車型會在中國部分城市進行試運行。2013年,高爾夫電動車將在歐洲正式投產。我們計劃最晚2014年在兩個合資公司投放這兩款電動車。”
倪凱銘認為,雖然電動車已經被列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但在未來10年里,電動車還很難成為主流。“我們希望到2014年,達到1萬輛的產量。這個數字與300萬輛相比,還是很小的比例。現階段的低碳戰略還是以節能為主,同時發展清潔能源,尋找替代石化燃料的方法。大眾汽車集團將深入挖掘內燃機技術,推出節能高效的小排量發動機及傳動系統技術。將來我們還會使用微混和輕混技術,同時還會搭載剎車能量回收再生系統。”
楊美虹透露,大眾的電動車戰略非常明確,那就是一定要國產。“大眾汽車的企業文化是,我們做很多的東西不是第一個做出來,或者說我們不是第一個把概念拋出來的。但最后發力的往往是我們這樣的公司。因為我們前期把很多困難想得更充分,或者是把測試的結果做得更仔細,不拿作秀的心態來做企業。也就是說,到2014年,我們的電動車上市時,一定是非常成熟的國產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