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國人一直講究開始的重要。對于國內老牌車企江淮而言,在進軍家轎市場的第一步就“鎩羽而歸”——2007年11月精心推出的賓悅盡管在同級汽車中具有較高性價比,而且還在央視進行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但每月幾十輛到二、三百輛的業績讓江淮人顏面盡失。
其后江淮推出同悅來主攻二三線城市,依靠較低的價格,同悅迅速占領市場,以至于自稱為“5萬元家轎第一車”。不過,盡管依靠價格優勢獲得了不少訂單,但其質量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困擾著車主。汽車投訴網至今受理江淮乘用車的投訴接過200宗,關于同悅的投訴就超過100宗,這對于上市不久且市場占有率較低的同悅來說,顯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不得不讓人對其質量產生憂慮。
而最近,淄博市趙先生的“生死經歷”更是讓同悅的安全性能“曝露”在陽光之下。
同悅高速正面撞車,保命氣囊“不作為”
當汽車高速撞上前面的汽車尾部時,車主還沒有反應過來,頭便重重地撞向了擋風玻璃。結果頭部受了重傷,而保命的安全氣囊卻完好無損。說起此事,趙先生就氣不打一處來。
今年11月3日,趙先生因患了感冒,開車時有點昏昏沉沉,當時他正以大約90公里/小時的速度正常行駛,可能是因為感冒原因,精力不太集中,導致直接正面撞上前面轎車尾部,巨大的撞擊力也讓兩部車受損嚴重。
趙先生所駕的同悅因安全氣囊未爆,在巨大的慣性作用下,他人被甩離了座位,頭部直接撞上擋風玻璃,導致聲帶撕裂。
事故發生后,趙先生家人向購車的淄博萬盛4S店質疑氣囊不爆的情況,但是4S店只是派人過來拍了一些照片,說需要傳給廠家進行了解,讓車主耐心等待。
但一等二等,大半個月過去了,也沒等來廠家的電話。無奈之下,趙先生傷勢稍有恢復時便自行撥打江淮公司的客服熱線,但同樣是耐心等待的答復。
繼續等待幾天后,趙先生仍未等來廠家的回復,便第二次撥打廠家的客服熱線。工作人員接電話后聲稱:安全氣囊未爆是因為沒有正面撞擊所致。
對此說法,趙先生立即提出反駁:此次事故在兩旁大燈完好的情況下發動機后移,足以證明是正面撞擊所為。
該客服隨后又改口說是由于撞擊力度不夠,未達到安全氣囊的起爆條件。
對于這個說法,趙先生同樣給予了“駁斥”:當時的時速接近90公里,車輛前方鋼梁嚴重變形,怎么可能是撞擊力度不夠?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趙先生一再交涉,但江淮客服堅持認為車速不夠快,也未正面撞擊才是導致安全氣囊未爆的原因,堅決否認安全氣囊有問題,這讓趙先生苦不堪言!
投訴原文:江淮同悅撞車后氣囊打不開,嚴重質量問題。造成人員受傷嚴重。
接到趙先生的投訴后,汽車投訴網第一時間將他的投訴轉給了江淮汽車處理。日前,江淮汽車回復說:接到貴站信息后,我司立即聯系當地服務站,了解了具體情況,根據服務站反饋內容及現場照片來看,應該并非正面撞擊,未達到安全氣囊起爆的正面撞擊條件。另外,我司目前非常關注客戶的情況,一定會做好客戶關懷工作,最大程度保證客戶滿意。
對于江淮的回復,趙先生無法接受,在投訴帖子的下方直接對江淮的做法提出批評:氣囊質量問題直接影響到駕乘人員的生命。難道江淮要拿用戶的生命當兒戲嗎????我要求江淮正視車輛的缺陷,給我一個合理的處理,賠償我的損失。如這是個共性問題,應該馬上召回這部分車輛,以免此類情況出現在其他用戶身上。
專家點評:提升品質尊重用戶才是出路
汽車投訴網接到第一宗同悅的投訴是在2009年7月份,整個09年同悅的投訴并不算多,僅為10宗,但自今年3月份開始,投訴的上升非常明顯,且這些投訴中絕大多數均涉及質量問題,甚至有車主用“同悅的質量故障一直不斷”為題進行投訴。
在汽車投訴網上,江淮汽車的投訴回復率達到99%以上,這足以說明他們還是比較重視車主的抱怨信息的,但在99%的回復率下卻只有70多分的QT分,這也恰恰說明了車主對其處理結果的不認同,對其質量頻發正在逐步喪失耐心。
從趙先生提供的事故照片看,擋風玻璃撞爛、車頭主梁發生變形,這些都可以作為車速的一個佐證;而車頭兩側的大燈安然無恙,發動機卻出現移位情況則可以作為是否正面碰撞最有利的證據。
汽車投訴網評論員大陳認為,江淮汽車如果要指證氣囊未爆并非屬于質量問題,顯然需要其拿出更充分的證據來推翻車主事故圖片中所呈現的證據鏈。而不是以廠家一句強硬的 “非正面撞擊,未能達到安全氣囊起爆的正面撞擊條件”來打發車主,這不僅會激發車主更強烈的反抗,更會對廠家推卸責任的做法感到寒心。當其它準車主看到企業如此“善”待車主,該作何感想呢?
作為家轎領域的新軍,江淮汽車無論自身實力,還是品牌知名度方面,都不具任何優勢。同悅靠低價策略雖說在二、三線城市贏得了一定的客戶,但從長遠來說,大陳認為對江淮并不是好事,依靠低價只能讓企業在短時間內收獲訂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問題慢慢顯現,最終勢必會讓人把劣質低價與江淮等同起來,幾年前的吉利或許可以作為江淮的前車之鑒。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江淮真想在家轎市場有所作為,就應該拿出誠意來認真對待每一個用戶,做一個有擔當的企業,只有這樣,企業才可能在強手如林的汽車市場不被強者絞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