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中國電子商會共接到汽車行業有效投訴共366宗,同比增長163.31%,環比增長22.82%。其中已處理的投訴共171宗,正在處理的投訴共195宗,投訴解決率為46.72%。
10月汽車的所有投訴問題中,投訴質量問題的有462個,投訴售后服務問題的有330個。由此可見,投訴的主要問題仍集中在質量問題方面,其中,發動機、制動系統、避震系統的投訴量明顯攀升,故障現象表現為車輛異響情況突出,異響的原因多與車輛自身的發動機、制動系統等有關聯,上述情況涉及目前市場上的很多主流品牌,這在以往的月份中非常少見。
車輛異響的問題涉及品牌較多,如上海通用、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等均有此類問題。如上海通用“科魯茲”的制動系統倒車異響問題,許多購買科魯茲的車主在購車后,甚至購車時就發現了該問題,但一開始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還有奇瑞汽車“風云2”減震系統異響的問題,此外,有著“微車之王”稱號的比亞迪汽車F0發動機噪音問題,也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之一。
在上述汽車企業中,上海通用解決投訴的效率和消費者滿意度較高。在面對315TS反饋的系統倒車異響的問題,上海通用廠家積極聯系相關配件生產廠商,在較短時間內提供了相應配件,基本上消除了倒車異響問題。
奇瑞汽車處理“風云2”異響的措施上不能令消費者滿意。消費者向315TS反映,購車后不久,“風云2” 的減震性能就開始衰減,表現為車輛持續異響,車身震動增強,行進中車內人員的駕乘舒適性大大減弱。維修點的維修措施多為更換減震器,且是針對經檢測后確認為已經無法繼續使用的減震器,對于其它性能衰減,但未徹底損壞的減震器,廠商卻拒絕更換。消費者對奇瑞汽車的這種處理方式極為不滿。
比亞迪汽車FO發動機異響的問題本月再次成為焦點。消費者向反映,廠家對此問題的解釋一律為磨合期的正常現象,但實際情況并非廠家所說,當磨合期結束后,發動機異響愈發嚴重,個別車輛甚至出現拉缸現象。對于這種上述情況,比亞迪汽車的措施為解釋和維修,有消費者提出更換發動機的要求,廠家的回應多不能令消費者滿意。
售后服務問題方面的投訴少于質量問題的投訴,這種趨勢已維持了三個月。相比較以往的售后服務問題居首,自8月份以來快速增長的質量問題再次反映出了我國汽車制造業的研發、設計和零配件的生產制造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服務問題的投訴雖然少于質量問題,但是服務領域內的投訴問題較為集中。例如服務欺詐問題,在諸多涉及服務問題的投訴中,該問題的投訴占到所有服務問題投訴的25.45%,而占質量問題首位的發動機問題的投訴,僅占到所有涉及產品質量問題投訴的15.37%。其它排名二至四位的投訴問題如服務效率、服務態度、維修技術,分別占到服務問題投訴總量的20.30%、20.00%、14.24%,均高于產品質量問題二至四位的占比。(注:產品質量問題排名二至四位的情況如下:配件質量14.72%、制動系統12.99%、變速器11.69%)
保修期內有問題說成無問題、保修期外無問題說成有問題,以及保修期內收費項目較多等,以上均是消費者反映較為強烈的服務欺詐形式。汽車產品的機械與電子部件較多,相對汽車廠商而言,普通消費者不熟悉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性能,因此廠商利用消費者對產品的不了解,在銷售產品或提供售后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著欺詐消費者的情況。
10月份,中國汽車工業的銷售數據再創新高,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又一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隨之也面臨著如何成為汽車品質與服務強國的問題。希望汽車廠商能夠集中精力搞好研發,在一些汽車核心部件的國產化過程中,不要盲目追求新車上市的速度,要投入足夠多的人力、物力搞好研發,待消化技術后再國產化。同時要規范售后服務,特別是應嚴格按照保修政策提供服務,不能單純以營利為目的而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