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鄭州2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春節期間是紅酒消費高峰期,可各種問題紅酒充斥節日市場。拉菲家族、拉菲兄弟、拉菲特、拉菲爾……紅酒市場上傍名牌的雜牌酒隨處可見。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紅酒,到底該如何選擇,記者通過實地調查采訪了解情況。
記者:近日,鄭州市民李先生去超市購買紅酒時犯了愁。
李先生:過節了,想買瓶紅酒熱鬧熱鬧,但是到超市一看,中國的、法國的、南非的…… 哪里產的都有。國產的標簽還能看懂,進口的根本看不懂。
走訪鄭州市多家商場超市,記者發現正如李先生所說,各個超市里琳瑯滿目的紅酒讓人眼花繚亂。再看進口紅酒,來自各個國家的洋貨應有盡有,五顏六色的標簽讓人看著都眼暈。眾多的進口紅酒中,品牌名稱也讓人看不透:大多都和拉菲、波爾多、貝拉等字眼相連,讓人摸不著頭腦。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我國進口2升以上容量的散裝葡萄酒2267萬升,增長86.8%,進口均價僅為0.86美元/升,算上稅收、灌裝、酒瓶包裝等費用,一瓶750ml進口葡萄酒成本還不到20元。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酒莊里,存在不少從國外進口在國內灌裝的現象。被灌裝貼上外文商標的“洋酒”銷售時能達到每瓶幾百元,甚至更高,按照每瓶成本不到20元來算的話,價格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河南省酒業協會進口酒分會副會長黃俊勇認為產品啟蒙期也要貨真價實。
黃俊勇:目前來講大家講到的暴利,是在這個特定的階段,是一個市場的啟蒙階段,因為葡萄酒在中國就不是很發達,那么在內地,我們三線城市更是一個市場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不是用一年兩年來計算的,可能是十年八年或者三年五年,這樣一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啟蒙期,在這個階段,可以有豐厚的回報和利潤但是一定要做貨真價實的產品。
記者:紅酒的銷售渠道主要有批發市場、超市、酒店和街邊專賣店。記者發現,大型超市都有專門的紅酒區,而放的紅酒中,除了一些“國際大牌”,還有許多聞所未聞的新名字,大多標著“原裝進口”,價格則從3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鄭州一家酒窖的經理告訴記者。
經理:一般市民奔著“進口”二字而去,往往覺得進口的肯定是好的。事實上,整個紅酒市場充斥著傍名牌、雜牌。那些所謂的進口紅酒當中,存在著不少“問題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