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女士從黃鱔中挑出的一條條小蟲。

惡心
吃了整整一盤才發現一條條“蛔蟲”
昨天凌晨,記者來到丁女士家,丁女士的兒子正在將一條條寄生蟲從黃鱔的骨頭中挑出,而他們做好的洋蔥炒黃鱔絲中也夾雜著不少寄生蟲,寄生蟲成線狀,長短不一,條條呈棕褐色。
記者發現,從黃鱔骨頭中挑出的寄生蟲放在清水中,會蜷縮蠕動。“這些蟲子生命力太強了,我用熱水燙了黃鱔三遍,這些寄生蟲還能存活,實在是太可怕了。”丁女士說,她家小孫子特別愛吃黃鱔,而且黃鱔營養價值高,她特地從茶南菜市場買了一斤多黃鱔。她每次有個習慣,黃鱔都是回家自己宰殺的,而且反復用熱水燙,覺得燙干凈后才會下鍋燒。當晚,她做的是洋蔥炒黃鱔絲。
由于丁女士是老花眼,宰殺時并未留意到黃鱔中有寄生蟲。洋蔥炒黃鱔絲做好后,還是沒發現寄生蟲,丁女士夫婦和小孫子吃完整整一盤,只留了一小碗給還未下班的兒媳婦。
“媽,這黃鱔絲里面是什么呀,一條條的,像蛔蟲!”前晚10點,丁女士的兒媳婦下班回到家中吃飯,一眼就看到了黃鱔絲中夾雜著不少線狀的不明生物。一家人聽到喊聲,立即圍上去看個究竟,丁女士還特地找來老花鏡,這時,大家都看清楚黃鱔絲中有蟲子,個個都犯起了惡心。丁女士快60歲了,第一次發現黃鱔中有蟲子,當即害怕起來,生怕蟲子對人有害,立即讓家人上網查閱資料。
后怕
擔心蟲子侵襲大腦,一夜沒睡覺
“線狀的小蟲是曼氏裂頭蚴的幼蟲,叫原尾蚴。原尾蚴主要寄生在蝌蚪身上,并且和蝌蚪一起發育長大。鱔魚如果吃了感染原尾蚴的蝌蚪或者青蛙,也會被感染。人如果食用了被感染的鱔魚,原尾蚴就會進入人體并發育成成蟲。成蟲有時會進入人的大腦。”很快,丁女士一家在網上查到了這段文字,又想到黃鱔經過反復燙洗蟲子還沒被燙死,當即害怕了,又怕炒過的黃鱔絲內的蟲子也活著,一家人早晚會被蟲子侵襲大腦,所以想找個專家問問,更想讓更多市民在洗黃鱔時一定要仔細觀察,防止跟他們一樣將寄生蟲吃下肚,鬧得渾身不自在。
昨天上午8點,一夜未睡著覺的丁女士,將從黃鱔中挑出的線狀寄生蟲包好,和記者一起來到茶南菜市場想問個究竟。菜市場的魚販也是一臉無奈,說這些黃鱔都是從水產批發市場進的貨,他也不清楚黃鱔內會有寄生蟲,所以只能給丁女士退錢,但不會承擔任何風險責任。魚販還表明,丁女士吃到的黃鱔有寄生蟲,那么之前賣的一批黃鱔肯定都有寄生蟲,但都賣光了,只要有人找上門,他會原價退錢,然后找批發商討個說法。
釋疑
已煮熟的蟲體對人體沒有傷害
“這些是線蟲,只要黃鱔煮熟煮透,黃鱔體內的線蟲就會死亡,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病害防治研究室薛暉主任看到丁女士帶來的寄生蟲表示,線蟲有時會出現在鱔體腸道的后段,細如絲線,但長度通常在5厘米以上,長的甚至達到10厘米左右。多數線蟲會穿過腸壁而鉆入黃鱔的其它器官,嚴重的話可導致黃鱔內出血死亡,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線蟲會對人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