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山東淄博市3萬多綠賽爾牛奶的訂戶被告知“由于設備原因,暫時停止送奶”,而送奶業務到2009年的7月才逐漸恢復正常。今年1月底,國家有關部門公布曝光了2009年綠賽爾乳業有限公司的產品三聚氰胺超標后,很多綠賽爾牛奶的訂戶才弄明白停奶的原因。
綠賽爾在事后被注銷了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也被淄博另一家乳企康智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兼并。
據了解,綠賽爾在制作純牛奶的過程中,添加了一部分“問題奶粉”。該企業當時的3名有關人員在事發后也被警方控制。
曾是淄博第二大乳企
公開資料顯示,綠賽爾1997年11月成立,是淄博張店區馬尚鎮九級村的龍頭村企。企業性質屬集體所有制,從屬于金塔實業總公司,而金塔實業總公司的董事長正是九級村的村支書袁有平。2003年綠賽爾固定資產達5860萬元,擁有原料生產基地15處,年銷售2.5億元。公司2003年4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擁有先進乳制品加工生產線18條。
與這些“輝煌”簡介相悖的是,2009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關于注銷天津市薊源水業有限公司等754家企業的827張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公告》,其中就包括綠賽爾。公告顯示,此次注銷的綠賽爾公司食品生產許可證,產品名稱為“飲料”,其中包括果(蔬)汁及果(蔬)汁飲料、含乳飲料及植物蛋白飲料,注銷時間為2009年8月12日。
九級村是一個已經城市化的居民社區,村委會的辦公樓就在整齊的住宅小區內。“奶廠在2008年底就轉讓了。”2月5日,村委會內的一位工作人員說,2008年底,集體所有制的綠賽爾就轉讓給了個人,以后就和九級村沒有關系了。當時業內對于綠賽爾轉讓的話題比較忌諱,“坊間的傳言有很多個版本,但大都說廠子被賤賣了。”
據淄博一位資深業內人士介紹,2008年的時候,淄博本地有三家乳業,得益乳業占市場7成,綠賽爾占2成,康智多占1成。
被疑在奶中加“問題奶粉”
早報記者注意到,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得益、綠賽爾等乳制品企業相繼購置了高效液相色譜等檢測設備,開展了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自檢工作。而根據2008年11月有關綠賽爾的新聞報道稱:三鹿事件發生后,綠賽爾公司投資30萬元購置了一臺美國產SSI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儀,實現了對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質的精量檢測,成為淄博市首家使用此儀器的生產企業。
“綠賽爾要是不轉讓,說不定也不會出事。”知情者透露,綠賽爾轉讓后,一部分職工由于種種原因離開了工廠,其中有些是技術骨干,該企業的技術力量出現下滑。業內人士稱,綠賽爾出事的那批純牛奶(生產批號:2009-4-25),按照當時綠賽爾的設備應該可以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但當時可能廠內就沒有對產品進行有關指標的檢測就直接讓產品出廠了。
關于三聚氰胺從何而來,知情者稱,綠賽爾當時將2008年剩下的一些奶粉添加到鮮奶當中制作純牛奶,而問題恰恰出在了剩奶粉上。一位熟悉廠內操作的人士說,當時的綠賽爾收上來的鮮奶可能比較稀,達不到純牛奶的蛋白濃度,所以添加了奶粉以增稠。而按照生產規范,生產純牛奶必須用鮮奶,添加奶粉本來就是違規操作。
沒有銷毀“問題奶粉”,生產純牛奶時違規添加奶粉,產品出廠時不按規定進行有關指標的檢測,就在這一系列的違規操作后,綠賽爾的超標純牛奶就這樣出現在了每個訂奶戶的家中。坊間傳言稱,綠賽爾是被內部員工舉報,說其生產純牛奶時違規添加奶粉而被有關部門查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