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農業部門稱武漢有關部門打破“潛規則”,不給三亞留面子,也不給農業部留面子
1月25日至2月5日,武漢市農業局在抽檢中發現來自海南省英洲鎮和崖城鎮的5個豇豆樣品水胺硫磷農藥殘留超標,消息一出,全國震驚。
海南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為此展開專項調查,至今尚未發現違規銷售高毒農藥案例,但記者深入調查后發現,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農藥在海南仍有銷售。
田間能撿到高毒農藥空瓶
海南省樂東縣也是豇豆主產區,種植面積共有7萬畝左右。在樂東縣沖坡鎮抱旺村的豆角產地,在一段不到100米的田頭,記者就撿到多個高毒農藥的空瓶,其中包括甲胺磷和水胺硫磷。
早在2004年,海南省就已經明確立法禁止這兩類高毒農藥在省內銷售和使用。當地農民說,這些藥就是從附近的農藥店買的。
9元錢買到禁售農藥
知情人透露,雖然都知道有高毒農藥在銷售,但在農藥店的柜臺上是看不到的,農藥店老板們知道賣這些農藥是有風險的,所以只賣給熟人,但為什么店主還要賣呢?知情人一語道破——這主要是因為高毒農藥成本低,利潤高。
為了查證知情人的說法,記者跟隨一位買農藥的農民來到樂東縣沖坡鎮中心的一家農藥店,農民和店主簡單說明來意后,店主離開了一會。
幾分鐘后,農民從這家店里買到了2瓶水胺硫磷,藥瓶上清晰地印有“高毒”的字樣和警示標志。這位農民說,兩瓶藥水他只花了18元錢。如果殺蟲效果一樣的合法農藥,價格則要達到50元。
武漢曝光行為“不夠朋友”
對于武漢市農業局曝光“問題豇豆”的做法,三亞市農業部門表示了“特別的不理解”,他們認為對方不應該這樣做。三亞市農業局農技服務中心負責崖城地區豇豆檢測的檢測員說,這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上,外省很多運進海南的蔬菜也會被查出問題,例如白菜有機磷超標,但按照通常做法只限于內部通告,這已經是業內的“潛規則”。這位檢測人員十分不理解武漢有關部門曝光的做法,認為這樣做“于國于民都無益”。
三亞市農業局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周慶沖也認為,按照常規,兄弟單位應該打個招呼,他們可以派技術部門下基層調查,嚴控源頭,但兄弟單位這次的做法“太不夠朋友”,不僅沒有給三亞市留面子,也沒有給農業部留面子。
隊伍薄弱
三亞僅有五名農產品檢測員
記者聯系到了三亞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科長符德珠。據介紹,海南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體系目前還是初級階段,海南省農業廳2008年年底才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三亞隨后也成立了對應的科,建立了農產品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但是人員隊伍薄弱,目前僅有5個檢測員,配了兩臺監測車,要跑很多鄉鎮。“我們的監測手段還比較落后,比如現在三亞使用的監測車和儀器只能進行快速的檢測,只能知道是有農藥超標,但具體是什么成分,超標多少,就不曉得了。要有進一步的定量分析就得送到海南省農業廳或者廣東省才做得了。”符德珠說,我們是痛定思痛的。據悉,三亞正在申報成立一個農業檢測檢驗預警防控中心,到時不用總是送農產品到省里去檢測了。
價格下跌
豆角每斤五六元降到三角
海南豆角在11月份集中上市,每天交易量都有500-600噸。春節每斤豆角最貴賣到5-6元,這也是問題開始爆發的時間。發生“毒豆角”風波后,賣相較好的豆角,其收購價格一度降到了1.5元,品質較差的更是跌到3角。
據了解,種植豆角平均成本都要8角一斤,還要再加上請人采摘的費用、運輸費,如果豆角跌價到1元以下,農民是肯定虧本了。
啟動問責
影響嚴重者就地免職
2月28日上午,海南省副省長陳成在海南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就海南部分豇豆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傳達省委書記衛留成、省長羅保銘的批示,表示全省已就此事啟用問責制,凡是因工作不力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責任市、縣相關負責人責任,影響嚴重的將就地免職。據《法制晚報》、《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