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凌晨1點,執法人員對昌建筷子廠生產筷子采用的焦亞硫酸鈉等化學原料進行查處。

3月16日凌晨兩點,經過調查取證,執法人員查封會同縣肖家鄉龍集寬筷子生產廠的所有筷子。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本刊記者 譚祖發 彭滔
3月15日晚,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報道了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洪江區等地一次性竹筷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工業硫黃、雙氧水、焦亞硫酸鈉等輔料及產品未經任何消毒處理即出廠等情況,懷化市政府高度重視,連夜組織當地工商、質監、林業、公安等相關部門對被曝光非法竹筷加工廠采取了強制措施。目前,各項整治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政府出重拳:會同縣相關企業全部停產
3月16日,會同縣政府緊急出臺了《會同縣人民政府關于對一次性竹筷行業進行集中整頓的通告》,決定自3月16日起至4月20日止,在全縣范圍內集中開展對一次性竹筷行業進行專項治理行動。
通告要求全縣所有一次性竹筷加工企業停止一切生產銷售行為,生產設備一律停止作業,生產產品和半成品交由縣質監部門統一封存。縣委、縣政府領導牽頭成立了三個整頓小組:生產環節整頓組、流通環節整頓組、消費環節整頓組,進行全方位徹底整頓,并將整頓情況在媒體上公布,接受群眾及媒體監督。
截至記者發稿,會同縣已經關停竹筷加工企業17家,庫存竹筷均已被封存、送檢。
竹筷加工是會同縣主要產業之一。會同縣副縣長陳新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小作坊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政府會逐步將竹筷產業規范起來,整合資源,提高產業門檻,逼走小作坊。
會同縣政府網站有關文件顯示,在今后工作中,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構建新的竹木精深加工園區,促進全縣竹木加工企業健康發展。
拉網式清查:全市扣壓600萬雙筷子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規定,對于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令人費解的是,3年時間里,這么多家既沒有木竹加工許可證,又沒有工商營業執照的黑窩點,卻一直在生產加工一次性筷子。
對此懷化市工商局局長王清華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坦言,巡查的確有不到位的地方。
早在今年3月3日,懷化市工商系統已經召開了“清無照、查高危、保平安”專項整治會,就涉及人身安全的行業,針對無證經營問題全面清查,會上還公布了考核辦法。王清華解釋,會議部署將在6月30日公布整治情況,前三名給予獎勵,后三名予以處罰。8月15日向全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如仍存在無證經營現象,經查實因失職所致,相關所長、分管局長就地免職。只是專項整治行動稍晚了一步。
懷化市質監局副局長向光榮說,按照國務院規定,無證非法企業本不屬于質監部門監管,而且竹筷生產企業目前并未被納入到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唯一能依據的只有《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GB 19790.2—2005),然而該標準對工藝流程也沒有具體約束,所以質監部門執法也沒有依據。但這個產業畢竟還存在,已責成懷化質監局將在當地政府領導下,配合有關部門,取締竹筷非法生產企業。
據悉,竹筷生產許可細則的課題研究已于2009年交由國家農副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湖南),政府也有意把竹筷生產企業納入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發證范疇。湖南省質監局監督處處長肖貝向記者表示,盡管這次毒筷事件,質監部門沒有什么責任,但省質監局仍會立即組織對全省竹筷生產企業進行為期2個月的專項整治,并逐步建立起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全過程質量監管成效機制。
截至3月19日,懷化市流通領域已經扣押、封存、下架了600萬雙一次性竹筷,均已抽樣、送檢。懷化市工商部門還將展開拉網式清理,對無證經營商戶責令停業,逾3天未辦理合法手續的,堅決予以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