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商家涉嫌誤導消費者,違法
對于部分食品企業宣傳其產品不添加防腐劑、色素或香精等,業內專家指出,這一方面有利于這些食品企業參與行業競爭,但另一方面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楊冠豐認為,以企業標稱“不添加防腐劑”為例,該標示使消費者對“防腐劑”產生恐懼心理,使防腐劑蒙受不白之冤,導致消費者不敢購買含有防腐劑的食品。
廣東省政協委員、省輕工業協會會長楊大行也曾經指出,“不含”、“不加”背后的潛臺詞就是“如果加了,就是不安全的”,將缺少食品常識的消費者引入誤區,影射同類產品,為自己制造賣點。
楊冠豐還指出,食品商家的這種標示是違法的。首先,《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第4條第2款規定,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錯誤的、引起誤解的或欺騙的方式描述或介紹食品。其次,違反我國《廣告法》第4條、第12條規定:廣告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第三,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不添加防腐劑≠不含防腐劑
目前,在食品外包裝上標注“不添加防腐劑”等字樣逐漸形成一種趨勢,不少消費者也認為這類食品更安全,有的甚至以為這是國家新出臺的強制性政策,一些消費者就憑含不含防腐劑選購食品。
楊冠豐認為,不添加防腐劑并不等于這些飲料就不含防腐劑,這是對消費者的誤導。“中國現行使用的有30多種防腐劑,二氧化碳也是其中之一,二氧化碳存在于空氣、水體中,即便認為不添加防腐劑,食品當中同樣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按照楊冠豐的說法,不添加防腐劑和不含防腐劑是兩個概念。“企業是否有檢驗方法證明自己真的沒有添加防腐劑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則是如果食品不添加防腐劑是為了安全,那么在國家限量的安全范圍內添加防腐劑同樣對食品安全無影響,兩者在安全上并無區別。”楊冠豐認為這是企業在炒作概念。
據了解,目前我國使用最多、最為消費者熟悉的防腐劑有“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鉀”四種。食品防腐劑的基本功能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部分微生物產生毒素,從而保證食品的安全。
對于商家不添加防腐劑的情況,還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食品當中是否需要添加防腐劑與食品當中的水分、糖份、鹽分等都有關系。比如方便面含水分很少,長期保存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如果廠家做這方面的宣傳,其實就是有心誤導。
不添加色素≠不含色素
目前,不少食品商家在其產品包裝上打上了“不加色素”的旗號。很多市民在看到食品包裝上寫著“不含人工色素”或者“不加色素”這樣的標語時,通常就會放下心來選購,認為它沒有添加色素,是無害的。對此,楊冠豐指出,有顏色的東西就含有色素,比如甘橘、橙子等統統都天然含有色素。
據介紹,色素分為兩類,一種是天然色素,另一種是人工合成色素。
前者是天然提取的,目前允許在食品原料中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幾十種,例如β-胡蘿卜素。在食品中添加這些天然的色素穩定性比較好,但是成本也比較高。后者是自然界中不存在而由人工合成的,目前運用于食品當中的約有10種,比如胭脂紅、檸檬黃、亮藍等,這部分色素相對比較便宜。
“但這并不是說合成色素就不安全,現行國家食品添加劑標準中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都是經過毒理毒性試驗的。只要企業在國家限量安全范圍內添加,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楊冠豐說。
不加激素是有心誤導的“廢話”
近期,葡萄適飲料的廣告頻頻出現在廣州地鐵電視上,其廣告內容除了設定多個適合人們喝葡萄適給身體充電的場景外,在每個廣告的末尾都打上一句廣告語“沒有添加激素”。
據了解,平時市民是談激素色變,因為激素會導致小孩性早熟、對成人身體產生副作用。“企業做這樣的宣傳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聯想:你沒有添加是否意味著有人添加而執法部門沒有檢出來,究竟還有誰添加了。”楊冠豐告訴記者,事實上,任何正規的食品,生產中都不允許添加激素。
相關報道 專家呼吁立法規范無果
2006年,亨氏、太古可口可樂、廣州酒家利口福等20多家食品企業曾在《廣東省食品行業安全自律公約》上簽字,承諾正確引導科學消費,不在產品上標注“不含防腐劑”、“不含任何添加劑”等影射食用安全的包裝標識。不過時至今日,以“不添加XX”標注為宣傳賣點的食品企業似乎越來越多。對此,食品添加劑專家楊冠豐表示,前幾年他已經建議政府立法不允許企業如此標注,不過并未被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