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報實習生張一初
日前,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稅務總局、質檢總局、林業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關于在餐飲與飯店業開展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固定場所的餐飲企業,要主動提供干凈、安全可靠的可循環使用筷子。《通知》下發一月有余,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餐飲市場上一次性筷子仍在大行其道。
部分餐企難當引導之責
“有消毒筷子他們也不用,經常問我們要一次性筷子。”北京勁松地區一家小吃店的老板說道。記者拿起店內的一次性筷子,破破爛爛的塑料包裝上面沒有生產地址更沒有生產日期,是名副其實的“黑筷子”。然而,這樣質量的筷子卻比消毒筷子更受歡迎。“顧客要,你又不能不給。”而在小吃店就餐的一位女士的說法是“消毒筷子更不放心”。
相關專家稱,一些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危害遠大于消過毒的非一次性筷子。但是部分小吃店消毒衛生條件不達標,不能進行徹底有效的餐具消毒。“有些筷子摸上去油乎乎的,有的還是濕的。”消費者根本無法信任消毒筷子,反而覺得一次性筷子更加干凈。
對此,專家呼吁加強餐飲業消毒設施以及衛生條件的監管,使消費者在就餐時消除心理隱患,放心使用消毒筷子。
“我們也不確定這種筷子是否達到標準。”小吃店老板苦笑道,“我們只能是尊重顧客的選擇。”
價廉一次性筷子有市場
“最便宜的一次性木筷,5000雙一包,每雙批發價在兩三分錢左右,無包裝;好一些的一次性竹筷,2000雙一包,批發價每雙在七分錢左右,有包裝;還有就是附加濕巾的高級包裝一次性竹筷,每套三角錢左右。”北京某衛生用品公司的楊經理向記者介紹了該公司經營的不同檔次一次性筷子。
“現在訂貨最多的就是七分錢的竹筷,有包裝又省事,看起來還顯得高檔。要想圖便宜可以買差一些的木制筷子。”記者問及衛生問題時,楊經理不置可否。“想要干凈點的,那就訂竹筷子,現在北京的快餐店都訂這種。幾分錢的木筷就是小吃攤上用的那種,連包裝都沒有。”
據了解,北京地區少有一次性筷子生產企業,多的是散布在各地的經銷商。而這些經銷商一般直接聯系著一次性筷子的產地,其中不乏一些“黑窩點”。相對正規的一次性筷子外包裝上會印有生產廠家的名稱、商標及聯系方式。
“一次性筷子賣得很好,北京的很多快餐店都在我這兒訂貨。”楊經理對記者說,“價格變化不大。”
配套回收制度亟待建立
在七部委的《通知》中,要求相關部門建立一次性筷子回收利用機制,在城市的消費集中區設立回收點,實現資源再利用。
環保專家稱,目前我國市場上的一次性筷子存在諸多環保問題。其中,消耗森林資源是一個方面。如能像《通知》所說,建立有效的回收利用體系,將會解決環保問題,甚至會形成新的產業。
據了解,前幾年,韓國,日本都從中國大量進口一次性筷子。而現在除了外賣等必須使用外,韓國的餐館已幾乎見不到一次性筷子。而日本的一次性筷子95%是從中國進口,并且在使用過后回收用來制作紙漿和木炭等,回收率可達90%以上。
“應盡快出臺相應的懲罰措施,通過加強監管等來推動回收制度的建立。這應是一項系統工程。”專家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