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網絡游戲并非洪水猛獸,但也確實存在良莠不齊的現狀,對于尚沒有較多抵抗力的未成年人而言,家長監護工程的出現有著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上海市游戲開發者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施益華向記者表示,新的監管政策既能令家長更為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生活行為,保證其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又能使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控制其合理適度游戲。 為加強家長對未成年人參與網絡游戲的監護,引導未成年人健康、綠色地參與網游,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決定,自2011年3月1日起在網絡游戲行業全面實施“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該項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增強網游運營商與家長間的溝通、聯動機制,共同扼制未成年人過度沉迷網游現象。 根據《“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實施方案》,網絡游戲經營單位須建立專門的服務頁面,公布專線咨詢電話,開通專門受理渠道,介紹受理方式。家長需要了解、引導、控制孩子游戲活動的,由家長向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提供合法的監護人資質證明、游戲名稱賬號以及限制措施等信息。限制措施則包括限制每天或每周玩游戲的時間長度,限制玩游戲的時間段,或者完全禁止等。網絡游戲經營單位須按照家長要求對未成年人的賬號采取限制措施,并持續跟蹤觀察,及時反饋該賬號的活動,為家長提供必要協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當游戲行為。 為配合此項政策,各網絡游戲經營單位還要做到“四有”,即有專人負責、有專線電話、有專區設置、有季度報告。企業要培訓專門服務人員對“家長監護工程”提供專業咨詢解答和服務支持,幫助家長了解被監護人游戲行為,并要持續跟蹤每個申請,及時與家長溝通情況,反饋該賬號的活動等。 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最早自2010年2月份開始首批試點,包括盛大游戲、騰訊、網易等6家網游企業首批參與了試點。隨后在2010年4月份,又有36家網游企業參與了第二批試點工作。開通“監護工程”的兩批42家企業網絡游戲市場份額超過90%,基本實現了全行業的覆蓋。而隨著今年3月1日8部委全面啟動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從此國內所有網游經營企業都將執行這一政策。 中國網游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據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統計,2010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達到327.4億元。18歲以下青少年是目前網游用戶最大主體。而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現象則時有發生,成為困擾網游業健康發展的難題。 家長監護工程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的一次政府引導、家長參與、行業自律活動。記者從多家大型網游運營企業處獲悉,目前網游企業普遍對家長監護工程持積極態度,都已采取相應措施以配合該項政策的實施。 雖然家長監護工程的全面實施為根治未成年人網癮提供了氛圍與機制,但在專家看來,家長監護工程真正想要起到治本的效用,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環節。 施益華認為,目前阻礙家長監護工程順利運行的首要原因是繁瑣的注冊申請機制,動輒需要填寫多份表格還需公安等有關部門的蓋章確認,會令家長在第一時間便不愿意參與其中。第二未成年人可以輕易通過他人身份證以躲避監護,在針對未成年人網癮問題的保護上仍然有著較多法律所無法覆蓋的漏洞。第三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普通家庭的父母對于網絡游戲一知半解,白領父母又忙于工作而疏于監管,難以真正起到應有效果。第四家長監護工程絕非家長與子女間的單向管控,應該是全社會各部委通力協作、共同配合才能運轉自如。此外,未成年人正處于心智不成熟的階段,如何引導并有效控制其網游時間,既不一味杜絕也不一味放縱,其中的分寸拿捏對家長來說更是一門新課題。 “網絡游戲家長監護工程的正式啟動實際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若希望真正成為有效控制青少年網癮的利器,仍然需要社會各界相互配合,創新完善監管辦法。”施益華強調。(記者高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