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誘奸門”事件,讓人看到無良發帖者為制造轟動效應,不僅手段卑劣,而且采用的造謠功夫還在升級。 謠言再瘋狂,也是在人的掌握控制之下,沒有網站和人的支持是傳不出去的。因此,要想從源頭上遏制住網絡謠言,必須建立網絡審查追責機制 連日來,一則網帖曝安徽省合肥四十二中英語組女教師“孔菲艷”利用補課的機會,誘奸學校900名學生,一時間輿論嘩然。 這起被稱為合肥“誘奸門”的網絡事件,很快被證實帖子所有內容純屬捏造,合肥四十二中根本沒有“孔菲艷”其人。6月7日,合肥市更以市政府新聞辦的名義發表官方嚴正聲明,澄清事實,足見此事所產生的惡劣影響。
《法制日報》記者今日從合肥警方了解到,目前經過初步調查發現,該帖的源頭———“第一原始帖”來自外地,初步排除了合肥本地人作案的可能。警方正在全力追查該帖的始作俑者。
但是,此次“誘奸門”再次挑破無良發帖者和網站的“膿包”,而且把一直備受爭議的網絡誹謗追責問題再次推向前臺。
“女教師”誘奸900多名男生?
6月7日,合肥某門戶論壇上,出現一則帖子:合肥市四十二中一名叫孔菲艷的英語女教師,3年間誘奸了900多名男學生。據了解,該帖最先出現在天涯論壇上,合肥某論壇網友“劉亦菲”以“合肥孔老師誘奸900男學生火爆網絡引發的思考(有圖有真相)”轉帖。
此帖迅即引爆網絡。根據各網站發帖的時間順序,《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最早發帖的是天涯論壇娛樂八卦專版。6月6日13時08分,網友46062985發表“合肥孔老師誘奸900學生,求組隊從了孔老師”一帖。不到半小時后,人民網重慶視窗網友“匪號:大腦殼”在該網論壇發帖,名為“孔老師如何讓學生淪陷”。其后,一浪高過一浪的網絡轉載便開始了,各大網站對于孔菲艷資源的搶奪、發布,以一種從未出現過的密集形式展開。
網帖煞有介事地稱:合肥王女士16歲上初三的兒子上個月總是精神恍惚無精打采,在王女士嚴厲逼問之下,兒子說出了實情———是被教英語的孔老師一年前給誘奸了并一直保持關系。深知事態嚴重的王女士趕緊向市委求助,經過組織同意后,一個調查組成立并展開工作,一個月后真相大白……
帖子明確道出女教師是合肥四十二中的教師,叫“孔菲艷”,她在3年時間內誘奸了900名男生。帖子后面附有一則“孔菲艷”的個人聲明,聲稱網上所傳的數字夸大,她只是在3年內與100名學生發生關系,而且學生都是自愿的。
“我們學校在編和校聘老師中,均無孔菲艷此人。所發照片根本不是我校老師……學校已向合肥市公安局報案。我們一定會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學校的正當權益。”處于輿論漩渦的四十二中當即表示網帖系捏造、誹謗,并向警方報警,要求追查始作俑者。合肥官方更是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辟謠。
網帖誹謗造謠手段不斷升級
有網友猜測發帖者的真實動機,要么是發帖者隨機找的,作為炒作的依托;要么想損毀合肥四十二中的聲譽,以進一步讓其生源流失。
現經查證,此“誘奸門”純屬捏造。帖中被冒名為“孔菲艷”的女孩,是網游魔獸游戲有名的玩家,她的男友也完全與合肥四十二中沒有關系。
截至記者發稿時,網帖中出現的女孩還沒有發表任何關于此事的聲明。由此,又衍生出她是被人暗算還是被炒作的話題。
有資深網民評價“誘奸門”時,用了“佩服”來形容造謠者。這名網友認為,這起“誘奸門”事件,讓人看到無良發帖者為制造轟動效應,不僅手段卑劣,而且采用的造謠功夫還在升級。比如,該帖以“荊楚網消息”以增加帖子的“真實性”,尤其文中還寫有“記者找到了……”等內容,以“加固”看帖者的信任心理。荊楚網已證實自己根本沒有發過此帖。
從該帖子快速“發熱”看,帖子是造謠者精心策劃的。從最初不堪入目的帖子,到“女教師”承認誘奸的聲明,再到后來“當事人”網上注冊個人空間,在新浪、校內等網站上開通了數個“孔菲艷”個人博客,發表數篇個人心情日志。其中,有一篇這樣寫道:“領導批評,家長投訴,弄的(得)我焦頭爛額,沒辦法,學校也回不去,被停職了。”在另一篇日志中,她寫道:“昨天剛剛去學校把剩余的工資給結了,領導說讓我停職查辦……還好王主任一直在幫我說話,才能硬撐到現在……”
這些編造的故事達到了佐證帖子真實性的目的,讓無法了解到內情的網民深信不疑,從而情不自禁地為“誘奸門”帖子“加熱”。
這名資深網民認為,這樣的帖子應當不會是泄下私憤那么簡單,其惡搞手法已經“刷新”。
網站應承擔連帶責任
沸沸揚揚的合肥“誘奸門”,盡管被合肥市有關部門迅速澄清,但這起事件再次拷問了網絡的良知。
“此‘誘奸門’帖子明顯是一則假得不能再假、且邏輯錯誤、言語下流的假新聞,哪怕只是用腳指頭想一想,那也不會是事實呀!”一名網民說,此帖對“孔菲艷”誘奸學生的過程有詳細的描述,其細節描寫之露骨,不堪入目,有基本良知的人都會提出疑問。但一些網站卻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不是去求證,想得更多的是靠噱頭來賺取眼球,明知是假的還去推波助瀾,成為網絡謠言成災的真正內因。
安徽律師朱波認為,網絡謠言的瘋狂與現在網絡信息的發達有關,傳播渠道多樣化、傳播速度極快、門檻低等因素都為其瘋狂創造了條件。但是,謠言再瘋狂,也是在人的掌握控制之下,沒有網站和人的支持是傳不出去的。因此,要想從源頭上遏制住網絡謠言,必須建立網絡審查追責機制,“對于造謠者進行嚴處,追訴刑責;對于發帖網站要追究連帶責任”。
面對泛濫成災的假新聞、造謠事件,更多的網民已經認識到其對網絡環境的破壞、對人們道德公義觀的沖擊。不少人呼吁,網民要保護網絡這塊精神家園,不要熱衷于從謠言對無辜者的傷害中尋求刺激和快感,或者放大發泄不滿情緒。
一些法律專家認為,有關網絡的立法明顯趕不上網絡的發展速度,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社會,一方面要加快立法速度,另一方面要有適度有效的監管。比如,面對網絡誹謗事件的發生,要引導、強化受害者的法律維權意識,鼓勵受害者通過自訴追究造謠者、網站的責任,并賦予受害者要求監管部門幫助提供調查、取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