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推薦補鈣或隱藏利益鏈
既然盲目補鈣并不科學,可為什么給嬰幼兒補鈣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當“補鈣”演變為一種社會現象時,其背后的真相更是撲朔迷離,讓人想一探究竟。在采訪中,很多的家長都告訴記者,她們之所以給孩子補鈣是聽了醫生的建議,還有一部分媽媽是因為周圍人都在補,怕自己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北京婦產醫院,很多剛生完孩子和帶著出生40多天的孩子來復診的媽媽都告訴記者,出院時醫生就給開了碳酸鈣的沖劑,囑咐滿月之后開始給孩子服用,這些孩子都是正常足月的寶寶。
記者:這么小的孩子就要補鈣了嗎?
家長:都得補,出院的時候就給帶上了,囑咐第幾周第幾周吃。
記者:今天你們復查醫生說了補鈣的事兒了嗎?
家長:醫生就會問你呀,要不要開鈣粉什么的?因為我們開始就買了,小孩必須得有。
記者:孩子是純母乳喂養嗎?
家長:對。
記者以孩子家長的身份掛號,見到了一位兒科醫生,她很肯定地說需要補鈣。
記者:母乳和混合喂養的話,需不需要補鈣?
醫生:需要補。
記者:多大應該開始補呢?
醫生:一般來講滿月左右就開始補了,理論上來講。
醫生要求孩子從滿月開始補鈣有可能是出于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認知和具體診斷,但有一件事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位媽媽告訴記者,在42天復查的時候,她跟醫生說了一下情況,然后補充說在網上看到補鈣也會造成孩子便秘,醫生就給開了張條,上面就寫了某個品牌的乳鈣,到門口的小賣部去買。
記者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先是前面一位家長拿著一張小條走了出來,上面寫的就是那位媽媽說的那個品牌的鈣,也同樣是在醫院門口的小賣部購買,之后記者也在咨詢補鈣的情況時拿到了同樣的小條。
記者:我就看見您剛才給那位家長寫的那種鈣,那個是不是好啊?
醫生:我們那種碳酸鈣,一種鈣一次只能開一盒,相對而言它稍微偏貴一點,但是效果都很好,這種鈣需要到門口的小賣部去買,它還沒有進到我們藥房。
客觀地說,并不是所有醫生都在鼓勵給寶寶補鈣,比如有報道說,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很多專家的診室里都專門做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乳品內含有兒童所需適量鈣,無需另外補鈣”。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營養狀況的“寧濫勿缺”的態度以及一些廠商無孔不入的營銷和夸大其詞的廣告,也都造就了嬰幼兒全民補鈣這一當今中國的營養奇觀。專家指出,醫學對寶寶過量補鈣的危害還沒有定論,因為世界上只有中國出現了這種不該發生的情況,其影響恐怕還要過很多年才能看出來。但是,有沒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去冒這樣的風險,這是每個父母都應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