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一:是否帶有縣委書記個人色彩
在很多人看來,神木縣的“全民免費醫療”是在縣委書記郭寶成的力主下才得以實施,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
回應:實施是經過深入調查研究
“讓老百姓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真正的實惠,我不知道這有什么錯?”張波深深吸了一口煙,透過煙霧,可以看到他臉上的無奈。“我們實施這項措施,是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并不是某個領導的‘突發奇想’!”
作為土生土長的神木人,張波長期從事醫療藥品方面工作,2009年任神木縣康復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負責“免費醫療”政策的調研、制定、監督、評估和修訂,指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辦公室(醫保辦)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合療辦)具體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工作。
“老百姓如果享受不到財政富裕給他們帶來的實惠,那么神木的富就只能炫耀在表面上。”張波說,解決多數人無錢看病、因病返貧的現實問題才是神木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的根本出發點。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調查研究,今年3月1日起,神木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開始實施。根據《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實施辦法》規定,凡具有神木籍戶口并參加了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全縣干部職工和城鄉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鄉鎮21所、縣級7所、市級5所、省級5所、北京6所醫院,縣級 5所定點藥店)看病治療的,實行門診醫療卡和住院報銷制。
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門診補助,門診醫療卡結余資金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此外,神木還把安裝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檢查費、治療費和材料費也列入報銷范圍。
質疑二:會否小病大養騙取報銷
批評者認為,神木縣的“全民免費醫療”在制度設計上存在種種漏洞,騙取報銷、以藥養醫、小病大養的情況,最終會讓這項措施走向“滅亡”。
回應:縣紀委、檢察院、財政局、審計局會不定期“突襲”醫院
“我敢說,那些質疑我們的人,都是沒到過神木,沒有進行過實地調查,我們有一整套的配套措施和監管辦法,能夠確保每個環節不出意外。”張波說。
“結算處”是通向免費醫療的第一道關卡,也是各個醫院進行身份控制、費用控制的第一道防線。按照不斷修訂的《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實施辦法》,醫院負責對病人的身份進行把關,“身份證件審查不嚴,將外籍人員列入全民免費醫療范圍的”醫院,將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則取消定點資格。
第二道防線是駐扎在各個定點醫院的合作醫療辦公室職工,神木縣“康復辦”在每個定點醫院都安排了兩個以上的核查人員,審核員們的專業都是臨床醫學,這保證他們能從一套病歷繁雜瑣碎的醫囑中看出端倪。
分管神木縣人民醫院核查工作的張艷芬告訴記者:“診斷證明、住院病歷、長期醫囑單、戶口簿、合作醫療證復印件、醫保基金繳費證明、病人住院費用清單,這些全都要看。全部核對,才能排除做假可能。”
審核的重點是住院病歷和長期醫囑單,前者有醫生用兩頁篇幅詳盡寫明的病人的癥狀、需要住院的理由,后者則標明了病人住院每一天的醫護注意事項和用藥量。
“康復辦”是這一程序上最終的把關者。他們負責抽查所有審核過的病歷,張波曾在一份病歷中看出醫生亂用抗生素,醫生給張波的解釋是,病人吃藥后會產生強烈胃酸,抗生素是為了中和胃酸。張波說,除了“康復辦”抽查外,神木縣紀委、檢察院、財政局、審計局也會不定期地“突襲”醫院。
質疑三:公共資源是否流入私人腰包
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是,在免費激勵下,醫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種過度占用政府財政享受醫療服務的傾向,醫患合謀,醫院開出“大藥方”,將公共資源流入私人腰包。
回應:每天各定點醫院的簡報統計都要送到康復辦
張波對此并不擔心,他說,自實施以來,每天各定點醫院的簡報統計都要送到他的辦公桌上,“我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剩余病床數,一是報銷金額”。
一個最基本的控制方法是定額制,按照《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實施辦法》中的細則規定,為防止“以藥養醫”,藥品費用不得超過醫藥費總額的一半,自費藥品比率不得超過10%,住院藥品費用不能超過住院總費用的50%,超出部分由開藥醫生埋單。醫生在給病人開藥時,要按照《陜西省2005年用藥目錄》來開藥,目錄以外的藥物不得超過10%。“如果確實需要使用用藥目錄以外的藥物,需要病人同意、簽字,超過10%,我們要調查,處理醫生。”張波說。
據介紹,“康復辦”出面組織專家評審團,測算出各類慢性病每天普通藥品的服藥量。比如高血壓,一天的用藥金額大概為10元,一個月為300元,一年需要的普通藥品總量為3600元。醫院接收到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后,可向“合療辦”提出申請,申請累積到一二十份的時候,由“康復辦”出面,召集專家評審組開會,審核這些申請病人的病歷資料,確定是否屬于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病。
質疑四:免費醫療是否繼續堅持下去
神木的“全民免費醫療”經媒體報道后,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且褒貶不一。突如其來的關注令神木縣領導班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全民免費醫療”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在神木坊間,人們都很支持免費醫療政策,卻有種種關于操作辦法的傳聞,譬如“感冒住院的多得是,住院要找關系”。
回應:免費醫療必須實施下去
“神木縣目前參加合作醫療和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已經占到了全縣總人數的99.07%,我們之所以開會研究、之所以設置起付線標準,并不是因為資金問題,也不是因為外界的質疑聲,而是為了防止無病住院、小病住院的情況發生。”張波說,“任何一個全新的、探索性的政策,都不可避免地會在實施初期出現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一段觀察、分析的時間,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5月25日下午,由縣委書記郭寶成主持的神木縣委常委擴大會議召開,30余名縣級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被召集在一起,議題只有一個:免費醫療還堅持不堅持。最終大家意見高度一致:免費醫療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下去,同時,也要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和監控體系。
所有被采訪人都有著相同的回答:“不實行下去,老百姓能答應嗎?”
記者手記:
假如免費醫療不再是新聞
有人說,如果沒有煤炭,神木什么都不是。但是,如果有了它們,別的地方也未必就能成為神木。從去年實行的12年義務教育(比全國多了三年高中),到今年的全縣免費醫療,這個地處偏遠的小縣一直吸引著全國媒體的眼球。神木的做法讓一些經濟強縣倍感壓力。按照神木的設計,全縣每年需要報銷的醫療費用是1.2億元左右,這的確是中國很多縣都能承受的范圍。
神木試圖用這些政策消弭貧富分化所帶來的社會矛盾,讓弱勢群體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正如神木縣康復辦主任張波所說:“我們縣沒一家五星級酒店,是沒錢建設嗎?當然不是,我們有雄厚的財力,只是我們更愿意關心民生。”
“免費醫療”在當下的中國實屬新鮮,一個新生事物自然會引來各種聲音和疑問。不管有多少疑問,神木目前的政策得到了幾乎所有群眾的擁護。
我們愿意相信神木會一直堅持下去,到了“免費醫療”不再是新聞,神木的做法也不再是神話時,就是全國百姓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