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者程先生到濟南一家皮膚病醫院就診,醫生給他開出每盒68元的止癢藥。懷疑醫院藥價虛高,程先生拿著處方到另一家大型藥店買藥,發現這種止癢藥每盒只售18元。“同一家藥廠生產的同一種藥,醫院咋比藥店貴出50元?”程先生質疑。
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患者質疑:
醫院賣藥比藥店貴50元
26日,程先生突然發現腿部生出了一些令人刺癢不堪的紅色小疙瘩,他急忙趕到一家皮膚病醫院治療。“醫生說這是飲食過敏引起的皮膚瘙癢癥,吃兩盒‘消風止癢顆粒’就行,并給我開了一張處方。”
在醫院藥房劃價處,程先生得知這種止癢藥每盒售價68元。“感覺醫院的藥太貴,我就沒在那兒買,拿著處方去了一家大藥店。”程先生告訴記者。在藥店里,程先生只花18元就買到了“消風止癢顆粒”,這讓他非常疑惑:“同一種止癢藥,藥價怎么相差這么大?”
記者求證:
醫院藥價比批發價高出10多倍
28日,記者以患者身份前往程先生所說的這家皮膚病醫院進行求證。藥房的醫護人員向記者介紹:“‘消風止癢顆粒’是廣告藥物,賣得很火,每盒68元。”記者注意到,這種止癢藥產自煙臺一家藥廠,每盒裝有12袋藥粒,每袋藥粒的劑量為6g。
隨后,記者連續到三家大型藥店咨詢這種止癢藥的售價。記者發現,這幾家藥店的“消風止癢顆粒”每盒均售18元,憑會員卡還可優惠7角錢。藥品的生產廠家、包裝、藥物成分、劑量都與記者在醫院見到的“消風止癢顆粒”相同。
當天下午,記者致電“消風止癢顆粒”的生產廠家,一名工作人員說:“這種止癢藥批發價每盒6元錢,建議零售價最高不超過18.5元。”
虛高內幕:
中間商層層加價所致
相同的藥品,醫院售價為何會比藥店高出50元?記者調查發現,藥品中間商層層加價是導致藥價虛高的重要原因。
一位長期就職于藥品批發企業的業內人士透露:“為了使自己代理的藥品進入醫院,藥商往往會暗箱操作進行公關,一般情況下,藥商會拿出藥款的5— 10%送給相關負責人。另外,為了保證用藥率高,藥商還得給有處方權的醫生回扣。藥品價格越高,回扣就越大。而這些公關費都算進了藥品零售價里,最終轉嫁到了病人身上。”
既然如此,藥店出售的藥品為什么能比醫院便宜一些?這位業內人士解釋:“藥店可以直接從生產廠家批發藥物,不需經過中間商環節。而按照相關機制規定,醫院則不能直接從藥廠批藥,大多通過一些招標方式來購藥,而這種藥品流通方式的某些環節又尚不規范,就給藥品的幕后加價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