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利益鏈一日不斷,這些安全事件一日不會停”。這是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話。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對預防醫學的工作原則已有明確條文,不能從預防中獲利。但在我國一類疫苗的費用由國家支付,二類疫苗則是由自己買單。
疫苗問題連發,暴露生產、流通等環節上的漏洞,急需監管部門積極采取措施,查漏補缺。而人們更關心的是,一系列疫苗安全事件已經引發的信用危機如何化解,我們又該如何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公共衛生防疫屏障?
主持人:短片回來我們要繼續連線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醫學院院長黃建始教授,黃教授。
黃建始:你好。
主持人:從理性上來講,疫苗不可能提供百分之百的有效和百分之百的安全。公眾該如何對于疫苗建立一種理性的信任?
黃建始:毫無疑問,疫苗是20世紀醫學最大的發明,最偉大的貢獻,由于疫苗的出現,加上抗菌素,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人均壽命提的很快,咱們中國翻了一番以上,疫苗的貢獻是毫無疑問,是非常巨大的。
50年前中國到處都是麻子,現在一個都沒有,這就是由于疫苗的貢獻,天花疫苗,50年前中國很多,現在一個都沒有,就是由于有疫苗。所以疫苗的貢獻毫無疑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到這個問題,不能因為有毒奶粉,我們就不吃奶粉,不能因為有毒大米,我們就不吃大米,不能因為粥里出現了老鼠屎,我們就不吃粥。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相信科學,不能盲目地恐慌。
主持人: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因為恐慌,公眾真的減少了必須接種的疫苗的話,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出現?
黃建始:公共衛生的防御符合木桶原理的,木桶是由很多板做成的,當一部分人不接種疫苗的話,那么整個全國,全人群的防御能力就下降了,就相當于沒有接種,就帶來了,讓傳染源保留下來了,讓細菌、病毒保留下來了。
主持人:那也就是說接種疫苗不僅僅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一份義務。
黃建始:也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現代社會公民一個責任。
主持人:還有觀點,把現在出現這些疫苗當中的問題歸結為它重建當中的一些利益鏈,有人也做了這樣的假設,說如果把疫苗接種作為一個純公益事業在推進的話,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您同意嗎?
黃建始:理想情況下是應該這樣子,但是由于我們還要考慮到經濟原因,還要考慮到有用沒有用,效果問題。比如說有的病只有南方有,北方沒有,你讓大家都接種,那不白白接種,另外不必要的接種。有的病只有一小部分人群有,有的沒有。舉個例子,宮頸癌的疫苗,很貴,在美國是500多美金一個,但是它是15歲打了,要防止45歲以上的性活動很積極的人的宮頸癌,就不需要每個人都打,社會也不需要做這個事情。
主持人:您的觀點是,既要兼顧它市場性一部分存在的話,又要避免各種問題出現,怎么做是最健康的?
黃建始:就是應該回歸公共衛生的本質,公共衛生的本質就是說,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讓人人都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它是人人享有,人人參與,不是說一個部門的事情。
公共衛生這個問題上,我是一直主張是,小政府大社會的,從政府到企業,到個人,到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大家都要來關心,大家都來做,而且一定要公開透明,不能讓少數利益集團,利用我們管理環節上的一些漏洞來獲利,來危害人民,應該是公開透明的。
主持人:謝謝黃教授。
王教授剛剛聽了我們黃院長的觀點,你的心得?
王錫鋅:歸納來說,黃教授闡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公眾需要用一種平常之心、理性之心來對待疫苗的接種,這一點上我們完全贊同。但是另外一方面,如何讓公眾能夠有這種理性,理性來自于信心,如果說沒有信心的話,何談理性。所以如果說要重建這種現熱,我覺得政府的監管應該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效地監管,才能保證我們不要在那些根本不應該出問題的地方出問題,不是說不出任何問題,而是有些問題出的不應該,可能是監管沒有到位,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有的時候疫苗的問題,的確是一些企業在商業倫理和品德淪落的背景下,可能片面地追逐所謂的利潤,要切斷這種,我覺得要比這種利益鏈條要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和控制。同樣在這里面,除了對這種利益鏈條監管之外,恐怕政府來承擔某種功利的角色,在全民、在公共衛生這個問題上,來盡到他的責任,防止這種公共衛生,特別是防御體系的過分市場化,我覺得也是一個政府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