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0月18日電 10月1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Nat Genet)在線發表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發現6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由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領銜,聯合了美國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德國吉爾大學和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等國內外30多家單位共同參與完成。
2009年初,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張學軍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銀屑病易感基因LCE。之后,他們通過深入分析數據,聯合歐美銀屑病遺傳研究團隊,采用多中心、多種族、大樣本,在30000余份銀屑病和對照中繼續開展易感基因深層發掘,進一步發現了6個銀屑病新的易感基因;并發現其中3個基因在中國人群、美國人群和德國人群銀屑病易感性的異同;2個基因與早發型銀屑病密切相關;提出了銀屑病發病的遺傳異質性。
據介紹,這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和美國NIH項目支持。研究實現了亞洲人群、歐美人群的國際性合作,突破了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人群單一的局限,研究結果具代表性和科學性。
同時,由于目前國際上已經發現并被廣泛公認的銀屑病易感基因近20種,本次發現6個新易感基因,對于構建銀屑病易感基因譜,深入了解銀屑病的發病機制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也為疾病預警、遺傳咨詢、臨床診療、新藥開發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GWAS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搜尋和鑒定復雜疾病易感基因的研究方法。近5年來,中外科學家通過GWAS研究,在近200種包括腫瘤、精神疾病、代謝疾病、免疫疾病、傳染病等復雜疾病中發現近3000個疾病易感基因,推動了人類對復雜疾病遺傳學發病機制的認識。
安醫大皮膚病研究所從2007年開始在國內開展復雜疾病GWAS研究,先后利用GWAS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漢族人銀屑病、白癜風、麻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皮膚復雜疾病易感基因,深入揭示了這些復雜疾病的分子發病機制,使我國銀屑病、白癜風、麻風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皮膚復雜疾病易感基因研究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行列。
(責任編輯:周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