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山西省陽曲縣、武鄉縣、岢嵐縣、萬榮縣
2022-02-28 來源:農業農村部 點擊:次
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圍繞“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的要求,系統性頂層設計、常態性發動群眾、精準性落實舉措,全縣9個鄉鎮、116個行政村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獲得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等國家榮譽。
科學頂層設計,推動“精準落實”
健全機制抓保障。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一線指揮,強化組織領導。
細化標準抓推進。制定“六亂”整治標準25條,實施“拆、清、整、綠、建”“五大工程”,攻堅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四大戰場”,推進整治工作模塊化、具體化。
通俗易懂抓宣傳。印發“六亂”整治專項行動《倡議書》,制作展板、宣傳單,并利用“大喇叭”、微平臺等,用“百姓話”講“百姓事”,“小故事”宣“大道理”。
多元觀摩抓落實。采取鄉鎮干部周觀摩,縣包村干部半月觀摩,“兩代表一委員”不定期觀摩等形式,逐村看進度、看成效,現場找差距、查不足,嚴格實行問題臺賬管理和銷號制度。
多方動員群眾,匯成“強大合力”
從“人民期盼”出發,以“人民滿意”落腳,激發廣大村民積極性主動性。
“小積分”推動大整治。將“六亂”整治納入“愛心超市”管理,以“小積分”樹立“風向標”,將“要我參與”轉化為“我要參與”。
“小賽場”比出大變化。出臺“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評選方案,選出“最美庭院”100個、“鄉風文明戶”300戶,按星級給予300至1000元獎勵。
“小手機”發揮大作用。吸納脫貧戶261名擔任網格員,借助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形成問題發現、立案、派遣、結案閉環運行。清理積存建筑和生活垃圾4.67萬噸、農業廢棄物4247.7噸;整治亂堆亂放、亂貼亂畫8964處,路面污水、村內黑臭水體483處,廢棄設施885處。
統籌協調推進,建設“美麗家園”
堅持在整體把握、統籌推進上下功夫。
與底線任務相結合。對“大棚房”“耕地非農化”整治工作進行“回頭看”,復墾農田面積239.25畝,取締違法占地9.06畝,違法占道6410平米,消除交通安全隱患168處。
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選取33個先行示范村,堅持分類指導,防止“千村一面”,推動美麗鄉村提檔升級。
與綠化工程相結合。突出鄉村田園風光特色,大力實施森林鄉村綠化工程,綠化美化交通沿線5.6萬平米,建成園林綠化村莊36個、游園驛站5個,實施通道景觀綠化110公里,栽植樹木210萬株。
創新政企合作,打造“陽曲模式”
采取PPP方式,推行“一家管”全新模式。
推行源頭分類。實行“四分法”,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實行上門收集。分車分類上門收集,全程密閉儲運,避免垃圾視覺污染和二次污染。
建立長效機制。組建穩定保潔隊伍,覆蓋全縣116個行政村,縣、鎮、村三級監督考評,結果與工資掛鉤。
生活的環境好了、老百姓的心情就好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勁頭就更足了。陽曲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一時美到時時美,由一處美到處處美,使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不斷譜寫美麗陽曲建設新篇章。
山西武鄉縣:“五措并舉”打造清潔新名片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位于太行山腹地,長治市最北端,總面積1610平方公里,轄6鄉6鎮269個行政村,總人口21萬。2021年以來,武鄉縣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部署,堅持組織引領、強化責任、嚴格獎懲、聚焦頑疾、城鄉一體“五措并舉”,全力打造清潔武鄉新名片。
組織引領形成一盤棋
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項行動領導組,縣委書記、縣長擔任“一線總指揮”。
堅持以上率下。縣四大班子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深入一線開展“凈化環境我帶頭”活動。
廣泛宣傳發動。開辟環境衛生整治宣傳?63期,視頻專題23條,開發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媒體宣傳平臺24(個);印發各類宣傳資料5萬多份,宣傳發動農民參與42860戶,在全縣上下形成黨政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強化責任激發內生力
嚴格細化標準。在制定“六亂”整治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鄉村道路、街道、庭院等整治標準和要求。
定期調度通報。嚴格實行每半月一次調度通報制度,共調度月報7次,通報2次,召開工作推進及督查匯報會3次,組織開展觀摩評比2次,編發整治專項行動工作簡報信息20期。
強化資金投入。縣政府將城鄉環境衛生整治經費2500萬元列入財政預算,一次性投入保潔清運設備購置費用1100萬元,工作服等日常保潔物資費用50余萬元,發放以獎代補資金990萬元,各鄉鎮、村累計投入5016.6萬元。
創新實踐特色。266個行政村完善了村規民約、設定了“愛村日”,264個村開展了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評比活動,227個行政村建立清潔積分制、紅黑榜。賈豁鄉在全鄉開展“本村村民游本村”、“游他村”活動;涌泉鄉每村每月評選5戶潔凈家庭發放流動紅旗并給于文明超市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上司鄉蔣家莊村推行環境衛生計票制,以此實行懲處獎勵。
完善長效管理辦法。制定武鄉縣鄉村環境衛生考核標準,垃圾中轉站規章制度等,同時建立健全村莊清潔監督考核機制,健全完善了保潔員管理、垃圾清運管理等規章制度。
嚴格獎懲突出實效性
觀摩評比。組織縣四大班子領導、各鄉鎮黨政一把手和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兩次對12個鄉鎮“六亂”整治情況進行集中觀摩。
以獎代補。觀摩后,根據評比結果對各鄉鎮進行分類獎補,兩次共發放以獎代補資金955萬元。
從嚴督導。成立6個專項行動督查組,采取明察暗訪等方式,嚴督實導、及時反饋、跟蹤問效。
聚焦頑疾全力治根源
緊盯重點、攻堅難點。今年以來,共清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6653.5噸,拆除視覺污染設施1275處,整修坑洼路面、隔離帶和綠化帶889處,消除交通安全隱患461處,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圈亂占、亂貼亂畫13076處,取締違法占地22畝,完成交通沿線綠化美化178718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廢棄建筑和殘垣斷壁677處,整理線纜“蜘蛛網”1318處,鋪設路肩313.58公里。
城鄉管理實現一體化
縣委、縣政府將城鄉衛生一體化管理列為重點內容,制定出臺《武鄉縣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長效管理辦法(試行)》,編制完成《武鄉縣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工作方案》。12個鄉鎮全部成立環衛站,下設保潔隊、清運隊、督查隊,共招聘環衛工、保潔員、垃圾清運司機等1291人,新購置環衛作業車51輛,垃圾箱500個;垃圾中轉站6座在建、2座正式運營(上司、大有);所有環衛工人通過APP實行每日拍照工作場景簽到制度。
下一步,武鄉縣將進一步強化舉措、完善機制、提升質效,持續深化人居環境“六亂”整治,確保整治成效長效保持,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山西岢嵐縣:人人參與村莊清潔 人人共享美好環境
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以全縣10鄉(鎮)99個行政村為主體,鎖定“時間表”,畫好“作戰圖”,圍繞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等重點整治區域,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近年來,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和4個國家衛生鄉鎮、86個省級衛生鄉村、3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宋家溝入選全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被列為“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范縣”。
健全機制,構建一體化推進工作體系
岢嵐縣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擔任總指揮,抓總協調;縣住建、生態等重點部門牽頭組成8個推進組,聚焦重點領域,縱向推進;全縣10鄉(鎮)組成10個工作戰區,形成“1+8+10”點線面結合的工作機制。
“三訪”保質量。組建督查組,常態化進村入戶“暗訪”,實時掌握環境整治進度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定時“回訪”,對疑難問題進行領導“盯訪”。
對標抓落實。出臺《岢嵐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試行),細化交通沿線、農戶庭院、衛生廁所整治等36條標準,實施“拆、清、整、綠、建”“五大工程”,確保全縣農村環境整治齊頭并進、標準統一。
比拼增成效。根據10鄉(鎮)人居環境現狀、整治工作量進行比拼,互相監督、互相促進。
創新方式,構造人人參與的整治局面
新風超市激勵。組建新風超市,完善積分兌換機制,組織村民開展“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選評活動,帶動全縣16272戶常住村民參與鄉村建設。
選樹先進典型。宋家溝村、陽坪村以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新農村為目標,成為全縣村莊建設的標桿;王老虎、白玲娥等同志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干部先進帶頭作用,成為人居環境整治先進個人。
市場化運營。采用政府購買、市場招標形式,投入2500多萬元,委托專業公司進行城鄉垃圾一體化清運,將99個行政村全部納入清運范圍,環保車分類上門收集,全程密閉儲運,避免垃圾視覺污染和二次污染,形成市場化、規范化運行機制。
提質增效,構成青山綠水美麗藍圖
岢嵐縣村莊清潔行動取得完美成果。
形成一套長效機制。實行農村環境整治網格化、門前“三包”、“紅黃榜”等管理辦法,形成“黨建引領、制度保障、市場運營、長效激勵、志愿行動、責任落實”六位一體長效機制。
取得一籃子“碩果”。2021年,美化綠化交通沿線4.2萬平米,清理垃圾5.6萬噸,拆除違建等213處,整理線纜“蜘蛛網”626處;完成對1844個問題廁所提升改造;完成煤改電1660戶、煤改氣1154戶。
繪出一幅理想藍圖。以宋家溝村、陽坪村、三井村為代表的美麗鄉村,實現人居環境既有“田園風光、美麗鄉愁”,又有“現代文明、舒適生活”,成為岢嵐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縮影,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鄉村建設,實現了鄉村振興的題旨要義。
山西萬榮縣:“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 推進村莊清潔行動
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地處省西南部的黃河與汾河交匯處,國土面積1081.5平方公里,轄8鄉6鎮、207個行政村、45.9萬人。近年來,萬榮縣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村莊清潔行動部署,建立政府統籌、部門協作、鄉鎮管理、村組落實、群眾參與的責任體系,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實現村莊干凈整潔有序,村容村貌明顯提升。
以鄉村規劃為先導
科學繪制美好藍圖
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聘請專業規劃師,立足未來十年發展,進一步修訂完善《萬榮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縣域村莊布局規劃》《農房設計管控導則》,做到“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建房”;圍繞全縣207個行政村,因村施策,精心編制各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土地利用等農村規劃,嚴格執行、扎實落實,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以強化組織領導為保障
壓緊壓實主體責任
主要領導親自抓。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委主要領導抓決策、政府主要領導抓推進、相關部門抓督導、鄉鎮黨委政府抓實施、村“兩委”班子抓落實的五級推進機制,逐級傳導壓力、壓實責任,為村莊清潔行動提供有力保障。
保障資金投入。采取“財政專列、項目整合、部門幫扶”的辦法,縣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為村莊清潔行動提供了強大資金保障。
強化監督考核。建立考核獎懲、部門協調、責任追究、掛牌督辦和村民自治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列為年度考核內容,形成“縣級考核、部門督導、鄉鎮管理”的三級監督考核體系,切實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以生態宜居為關鍵
狠抓村莊清潔行動
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要求,推動垃圾清理全域覆蓋、拆除違建一抓到底、改廁改路任務完成、國土綠化爭創一流、長效機制務實管用,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村、特色產業村、生態宜居村、特色文化村”四類美麗鄉村建設,圍繞沿黃旅游路一級、二級臺地,打造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截至2021年底,縣財政累計投入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3億元,改建新建美麗鄉村200個,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改善農村面貌、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贏得群眾普遍點贊。今年以來,全縣共清理交通沿線垃圾3286噸;拆除視覺污染設施875處;整修坑洼路面811處;完成通道綠化11萬平方米;整治亂堆亂放、亂貼亂畫4083處、黑臭水體71處;拆除農村廢棄房屋355處;整理“蜘蛛”線纜862處;拆除農業生產區域內的違法建筑60處、廢棄蔬菜大棚19處。
以鞏固成效為目標
建立長效運營機制
萬榮縣以鄉鎮黨政一把手為主體責任,建立了領導責任清單,明確任務責任;出臺了“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五有”長效機制,投資274萬元建設村級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了城鄉垃圾、污水處理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四統一機制,做到未雨綢繆、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