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認識到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之后,關于是否出現“倒閉潮”的爭論就顯得無關重要了。困境是現實存在的,我們要做的是,認清形勢,尋找出路。
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處于困境,政府必定要出臺政策進行扶持,不用非得確認這真的是“倒閉潮”時,再去出手相救。如前所述,國務院已經采取了措施。而相關專家、媒體仍在積極地獻計獻策,希望出臺更多有效的政策并能夠落到實處。
中小企業關閉、破產是常態
據美國《財富》雜志報道,美國大約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存活達到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42年,世界10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斌透露,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5.9年。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差距很大。比如IT行業,平均壽命就相對較短,北京中關村的中小企業只有2.9年。
其實,中小企業就像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有剛成立的,也有成立很久的;有運行不暢的,更有被迫關閉的。正如廣東東莞均安鎮的情況,今年1-7月份關停服裝企業105家,新開服裝企業155家。另外,還有停業整改的162家。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小企業就如草原上的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批中小企業倒閉了,就會有另一批中小企業出現,生命力有可能會更頑強。
有技術的中小企業更容易存活
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處于困境,以技術起家的中小企業,其日子要好過很多。杭州萊頓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頓機械)就是這樣的一個中小企業。本刊記者采訪到了萊頓機械副總經理傅亞萍女士。她告訴本刊記者,公司主要生產食品包裝機械和環保設備產品,專為一些方便面、飲料、奶茶、調味醬等食品企業訂做自動包裝機械設備,還為煉鋼廠、發電廠、熱電單位訂做除塵設備等。目前,公司運營狀況很好。萊頓機械自成立起,就一直在努力,不求快速發展,只在穩中求發展。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腳踏實地地生存下來,慢慢地提升我們的各方面能力,公司才會發展得更穩健!”
對于目前的經濟環境,傅亞萍也是相當了解。她認為,沒有技術、只是單純搞加工貿易的中小企業,日子會非常難過。而除了發展穩健之外,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是萊頓機械運營狀況較好的最關鍵因素。對于公司的技術,傅亞萍是相當自信的。因為公司的總經理,是公司產品的主要設計人。而這位總經理還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傅亞萍的老公。傅亞萍說,老公原是國有企業的技術廠長,擁有多年的技術開發與設計經驗,在技術方面當然是很厲害的。似乎覺得本刊記者有些不太相信,傅亞萍特意講了一個故事,在她看來這個事情很是有戲劇性。
“為了更好地宣傳萊頓機械,我在阿里巴巴上為公司做了一個店鋪,憑著自己僅有的能力,自己設計制作了一個看起來相對比較專業的店鋪,上傳好自己公司制造過的產品,然后就有空推銷一下。有一天,我出差在外地,接到一個美國客戶打來的電話。經過一番溝通后,我才明白他是有一個技術方面的問題。于是,我把老公的電話告訴了他,讓他們直接聯系。后來我才知道,這個美國客戶曾用過老公以前在國有企業設計過的一套產品,感覺非常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天,他在阿里巴巴上恰好看到了我們的店鋪,覺得老板的名字很熟悉,于是就聯系了我?蛻艉屠瞎撓岛,說出了找他的原因。原來是這位美國客戶之前一直有一套西餐廳用的設備在研究,但總是覺得有問題,卻又找不出原因,希望老公幫看看。老公當然是很熱情地答應了。于是,這位美國客戶把所有的技術圖片和方案都傳給我們。老公經過認真研究與實踐,終于幫他完成了設計。“傅亞萍繼續說道,”要知道那個美國客戶也是專門搞設計的,而且實力是相當不凡。這個事情后,我對公司的技術變得非常自信。“另外,傅亞萍介紹,有了技術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去年底,公司注冊了“萊頓”品牌。我們希望,萊頓機械能生產出更多實用的設備。
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宏皓在談到近些年來南方一些中小企業屢屢倒閉這個問題上,他表示,南方的一些中小企業的破產倒閉,80%的因素是中小企業沒有自主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他分析,南方的中小企業破產,都是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哪怕2008年這么大的金融風暴,有自主品牌的南方中小企業依然沒有太大問題,最多這一年利潤少一些,但是不會有太大風險,但是沒有自主品牌的,基本上容易出現問題。
有技術的中小企業融資相對容易
對于目前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擁有技術的中小企業里,并非難事。因為,目前隨著投資環境的惡化,社會閑置資本也是很多,各種名目的風投企業數不勝數。
今年6月份,家在北京的李先生,辭去了收入還算不錯的工作,自己注冊了一個公司,另立門戶。李先生一直在做汽車降噪方面的工作,可以說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光相關書籍就已經出版過四本,在業內也有“專家”之稱。李先生告訴本刊記者,自己對注冊公司這套業務不太了解,來來回回也折騰了很多趟,總算相關證件要批下來了。李先生說,“公司雖還未正式成立,卻已經有風投公司給他打過電話。對方認為他的公司所經營的項目不錯,愿意注資200萬,但要相應取得這個公司至少51%的股權。”本刊記者對李先生表示,這是好事,因為李 先生注冊這個公司本來就是缺錢的。李先生無奈地表示,“其實我也沒想好,但我不想自己的公司這么快就成為別人的,先運行一段時間再說。只要運行得好,這種機會以后肯定還會有。”
類似李先生這樣的經歷,很多擁有不錯項目和技術的公司都會碰到。當然,風投企業不會說立即就將錢打到您的賬戶上,前期也要做一些考察。如果覺得你這家中小企業的技術很好,項目也有很不錯的發展前景,即使前期有些虧損或運營得不理想,有些風投企業還是會繼續追加投資的。張小姐就在這樣的一家企業。公司地址是在北京大興,主要生產的產品是電容器。起初,以研發風車電容器為主;目前,已開始涉獵更廣泛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張小姐介紹,這家企業實際上是由4位博士聯手創辦,在技術方面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成立除了4人各自有些投入之外,幾乎完全是靠融資。截至目前,已進行過三次融資。雖然公司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產品也未打開市場,但仍有很多風投看好公司的發展。畢竟,風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目前仍是一個技術儲備的過程。一旦時機成熟后,公司還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的。
前面提到,日本的融資支持計劃,是鼓勵金融機構向擁有技術力量的日本中小企業提供無需不動產抵押或他人擔保的貸款。而歐盟援助的中小企業對象與日本基本一致,是那些能夠承擔風險的、具有改革和創造精神的企業家。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即使在融資方面要支持中小企業,也不會做到面面俱到,有技術的中小企業更容易得到融資。
產品質量好的企業承受能力更強
經濟環境不好時,企業之間的競爭比拼的是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技術和質量兩方面,特別是在技術水平都差不多時,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質量好的產品,不僅能贏得客戶,而且能贏得客戶對企業的信任。任何企業在削減采購支出時,當然首先要考慮縮減成本。在同等成本條件下,質量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這在客觀上,將使質量不好的企業最先被淘汰。質量好的企業,反倒會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發展情況或許會更好。
同樣,在可能獲得的支持方面,資金也更愿意流向質量好的企業。也就是說,產品質量好的企業,融資能力要相對更強。
在這里,就不過多談質量的問題了。因為,質量不是臨陣磨槍的事,這時候讓中小企業臨時抱佛腳,去狠抓質量,顯然不是很現實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