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
“毒膠囊”本身已經成為社會的惡性腫瘤,簡單地手術切除只是短期內使其不復存在;長期來看,還將會再次復生。另外,“毒膠囊”也早已在其它還算正常的有機體內安插了“毒”。足夠嚴重的時候,會再次引起風波。
文/伍 羽
每一次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發生后,消費者不會慶幸“毒”被曝光,而是想知道“毒”何時才能被真正地、徹底地清除。同時,消費者還更焦急地想知道,下一個被曝光的將會是誰?
去年,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躺著也能中槍”。這句話告訴我們,別以為你很安全,什么事都有可能發生。在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2011年甚至更早一些時期,藥品都是躺在一邊竊喜的。因為,它有一層還算華麗的保護衣。吃食品出現問題,顯然是食品有問題。但吃藥品出現問題,就不好說了,因為吃藥說明人本身就有問題。
然而,藥品還是中槍了。藥用膠囊鉻超標,最高的超過標準90倍。藥用膠囊流向包括修正藥業等藥品行業知名企業。消息一曝光,人間鬧劇又再度上演。膠囊原材料明膠生產企業縱火“毀尸滅跡”,相關藥品生產企業集體沉默,行業協會極力掩飾,藥品監管部門否定媒體送檢產品的檢測數據,當地政府領導“表功”……一切是那么地似曾相識。
但此次鬧劇的花絮也是很搶戲,縱火企業不小心留下的蛛絲馬跡居然牽連到三元。讓整個乳品行業為之一震,三元也趕緊出來澄清。只不過,有多少人相信呢?很多消費者已經用腳投票了。好在媒體們及時收手,因為目前的乳品行業已經不能再承受任何打擊了。
處理方式當然還是老一套。中央領導過問,監管部門領導親赴一線,幾大行政管理部門各司其責、聯手出擊、逐一排查,各類媒體集中報道,多家違規企業被吊銷許可證,更多的嫌犯被抓獲。
之后,藥品企業開始道歉,專家們也開始說話,監管部門開始表態、表決心。全社會開始大討論,到底怎么樣才能根除這些問題,“要嚴查”、“要嚴罰”、“要嚴管”之聲,不絕于耳。
但痛苦的藥品反倒又開始竊喜,因為它知道,這次風波很快就要過去了。藥品說,“毒膠囊的事兒,八、九年前就曝光過,但還不是照樣堅持走到現在。瘦肉精問題時間更長了,還有地溝油、毒饅頭等。而去年懲治的力度也夠狠,最嚴重的犯罪分子被判了死緩。但又怎么樣呢?國家體育總局最近不還是發了‘禁肉令’嘛!肉沒問題,干嘛不讓吃肉呢?”
藥品是最知道“治標”和“治本”的道理的,它知道監管部門仍是在以“治標”的方式處理此次“毒膠囊”事件。但“毒膠囊”本身已經成為社會的惡性腫瘤,簡單地手術切除只是短期內使其不復存在;長期來看,還將會再次復生。另外,“毒膠囊”也早已在其它還算正常的有機體內安插了“毒”。足夠嚴重的時候,會再次引起風波。
藥品要感謝皮鞋。當然,老搭檔食品也要感謝皮鞋。不知從何時起,皮鞋成了它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藥品最想問皮鞋,“下一個是誰?”但皮鞋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