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龐大的北漂人群中,有數十萬人工作在北京,生活在河北、天津,每天“跨省”上班。而在上下班時,這些人都會在擁擠的 “跨省遷徙”中,收到“河北移動歡迎您”、“天津聯通歡迎您”之類的短信。
在京津冀一體化加速推進的背景下,近日,北京、河北與天津三地消費者協會聯合致函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建議“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區長途及漫游通訊資費”。頻繁穿梭于三地之間的群體,有望不再受到高昂長途、漫游費用(以下簡稱“兩費”)的困擾。
公開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就有2500多萬人次搭乘城際列車往來于京津之間。雖然高鐵將兩地間的到達時間縮短到不足30分鐘,但人們卻要為這30分鐘的距離支付數倍于本地通話費用的“兩費”。不僅是京津之間,即使是在北京郊縣,許多人也抱怨手機經常變成漫游模式。
北京市消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相關部門、企業和人員的流動及聯絡,使得跨三地工作和生活的群體日益龐大,三地間通話需求大增,但長途及漫游資費已經給三地的一體化進程帶來了一定影響。
要實現京津冀之間通話免 “兩費”,技術上的難度并不大。上述北京市消協工作人員表示,長途和漫游的實現過程技術上比較簡單。以漫游為例,兩地電信運營商只要完成手機用戶的數據信息交換,用戶即可實現漫游,且信息交換完成后,從技術層面看,漫游用戶的手機和本地用戶的手機并無差別,漫游通話時也無需進行額外的數據傳輸。由此可見,漫游成本是一次性的,而且傳輸的數據量很小。某用戶在不同城市間移動,但使用的仍是同一家運營商的服務。“兩費”其實是同一運營商在不同地區的分公司所收取的內部交易。
北京市消協認為,這是人為設置的“技術障礙”,電信運營企業在長途漫游的資費上仍有下降空間,從技術層面上無現實性障礙。
在我國,局部地區實現通信一體化存在著成功的先例。早在1999年,中國聯通湖南公司就將長沙、株洲、湘潭三地電話資費統一,并取消了“兩費”。中國移動湖南公司也于2009年在長沙、株洲、湘潭取消“兩費”。
不過,據北京市消協介紹,電信企業確實存在網絡建設、運營和網間結算等成本。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的國情,也必然導致各地網絡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存在差異,如果盲目在全國范圍內取消 “兩費”,會造成高額網絡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被不公平地分攤。
但是,三地消協認為,對于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基本相當的京津冀地區來說,各項成本差異并不十分明顯,因而在三地范圍內實現通信一體化不會造成明顯不公平。相反,降低并直至取消“兩費”勢必提高三地間通話量等數據傳輸,促進電信業務量增加,加速三地通信行業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