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文/圖 陳勝民 本刊記者 彭滔
凌晨時分,該地條鋼廠燈火通明,戴著口罩的工人鉗起軋好的螺紋鋼丟擲一旁。
2009年11月,中國質量萬里行多次接到舉報,反映湖南衡陽市祁東縣祁旺金屬裝潢材料有限公司,在無任何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大肆非法生產地條鋼,其生產的圓鋼、螺紋鋼銷往衡陽、邵陽、永州、廣東、四川等地,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為建筑工程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蹊蹺的是,相關職能部門多次對其進行過查處,但這家公司至今依舊照常生產。
地條鋼是指“以廢鋼鐵為原料、經過感應爐等熔化、不能有效地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生產的鋼及以其為原料軋制的鋼材 ”。因其產品直徑、抗拉強度等均不符合國家標準,大部分產品存在脆斷情況,質量存在嚴重隱患而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銷售。
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我國連續發生的橋梁垮塌、樓房倒塌等重大惡性事故,相當一部分與建筑上使用地條鋼有關。
2009年11月25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趕赴祁東,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采訪。
當晚23時,在當地居民的帶領下,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來到祁旺金屬裝潢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祁旺金裝公司)生產基地。途中在距離生產基地約800米時,一滿載螺紋鋼的大貨車從廠里駛出。在接近廠區300米處時,便見燈火通明,再接近,能清楚地看見煉鋼爐迸發的強大火花。廠區內數十名員工在不停地搬運鋼材進行加工,傳出一陣陣鋼鐵撞擊聲。
祁旺金裝公司位于祁東縣山橋鎮,是祁東縣政府2008年招商引資企業。2009年,當地的《衡陽晚報》曾先后報道過,祁旺金裝公司被衡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查處過多次,當地縣公安局也進行過查封。但據當地居民反映,實際上,祁旺金裝公司依舊照常生產,只是將生產、外運貨物改在了晚上進行。
11月26日上午,祁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分管副局長劉建華接受了記者采訪,對祁旺金裝公司的基本情況及技術監督局對其執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劉建華說:“自這家企業開始生產地條鋼以來,我們多次接到群眾舉報,質監局就此進行了檢查,發現這家企業的確不具備生產螺紋鋼的資質,隨后我們對企業進行了處罰、教育,并責令依法生產”。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了解到,2009年5月4日,衡陽晚報以《質監雷霆出擊搗毀劣質鋼廠》為題進行了披露。但祁旺金裝并沒有就此停止生產地條鋼。半年之后,衡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再次進行了查處,11月11日衡陽晚報又以標題《制售200余噸劣質鋼 祁東警方破獲該起案件,3人被刑拘,案值70萬元》予以了報道。11月16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立新批示:“請監督處責成衡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安聯合行動”。
奇怪的是,如此高壓之下,其后祁旺金裝公司依然正常生產。
據祁東縣質監局一位稽查人員透露,就在衡陽市質監部門查封祁旺金裝公司后,祁東縣領導以政府名義發文,要求對祁旺金裝公司免于處罰,這直接導致衡陽市和祁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無法正常執法。
#p#分頁標題#e#
相關人士透露,因為祁旺金裝公司是祁東縣招商引資企業,縣政府一直以發展地方經濟為由,給予資金、稅收等優惠措施來加以保護和支持。祁東縣一位李姓知情者告訴記者:祁旺金裝公司還是當地“優化經濟環境測評單位”。
2009年11月26日下午,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來到祁東縣政府,見到了祁旺金裝公司的引進者、祁東縣政府調研員牛伍。牛伍說,祁旺金裝公司老板是福建人,以前是搞蘑菇種養的,引進后從事地條鋼生產,“這個老板對地條鋼生產是外行,不懂什么可以生產,什么不可以生產。我們認為,對企業犯錯要包容,不要一棍子打死,所以在企業被查處時,我們就以縣政府的名義向市技術監督局發文,要求免于處罰,這是對引進企業幫扶,也是改善招商引資、優化地方經濟環境的必要……”
與此佐證的是,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從祁東縣質監局對祁旺金裝處罰的案卷中了解到:2009年執法部門在處罰該祁旺金裝公司時,縣里開了協調會,縣優化辦、縣紀委領導多次打招呼,要求給予重點保護。包括牛伍在內的兩位調研員、以及縣紀委譚書記、縣委劉姓辦公室主任親自參加協調此事,并一致表態要求從輕或免于處罰。
牛伍對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強調,目前,縣里對祁旺金裝公司拿出了具體意見,規定:“一是不許生產地條鋼;二是實施轉產;三是對它實行斷電控制生產。”
當記者提出祁旺金裝公司實際還在繼續生產地條鋼時,牛伍說:“他們可能還有些材料沒搞完,估計兩三天就不再生產了。”牛還向記者提供了11月18日祁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向縣鄉企局下發的《關于對祁旺金屬裝潢材料有限公司實行關停轉產的通知》。
《通知》顯示:“祁旺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興辦于2008年6月,2009年月建成投產。由于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該公司的生產工藝及產品屬國家淘汰產能及產品,按政策規定必須停產,希你局依法按政策督促該公司及時停產,并協助做好轉產有關服務工作”。
那祁旺金裝公司是否按政府文件精神及時停產呢?兩個多月后的2010年1月13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來到祁東縣回訪,只見祁旺金裝廠區內照舊燈火通明,鋼鐵的撞擊聲夾雜在呼嘯的北風中,煉鋼爐火光沖天,一條條地條鋼火龍一樣在黑夜舞動,一輛滿載螺紋鋼的大卡車整裝待發,車上的螺紋鋼仍散發著余熱……
截至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截稿,祁旺金裝公司仍源源不斷地生產地條鋼。
快評 >>
政府要有“請離開”的勇氣
近日,面對廣東埃索旗下加油站爆出的油品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的質疑,廣東省經貿委負責人明確表態:如果核實確有此事,廣東省將請埃索撤離廣東市場。
相比以往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地方政府常用的“加強監管、嚴肅處理”,這位負責人提出的“請離開”顯得很是新鮮。有人說,這沿海發達地區的官員,說話就是有禮貌。面對這等“刁民”,還不忘一個“請”字。
不過,如果單純將“請離開”作為一句客氣話,那我認為,這完全是一種誤讀。拋開字面上的“請”不說,這“離開”可比所謂的“加強監管、嚴肅處理”語氣重多了。相應的,話里面體現出的政府的態度也要堅決強硬多了。
眾所周知,企業的稅收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企業越多,政府收入也就越多。與此同時,企業的數量還與當地就業、消費等多方面因素緊密相連。毋庸諱言,有些地方政府,不看企業的實力和產品質量,只看企業的稅收,有些政府官員還成了某些制假售假企業的“人肉保護傘”。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時候打假工作一到了基層就難以開展,甚至打假隊還沒出門,消息就已經泄露出去了。原因無他,舍不得罷了。
隨著社會各界產品質量意識的不斷提高,這種“只看稅收,不問質量”的地方政府肯定是越來越少。但是,如何對待這些“有問題”、“有前科”的企業,各地做法依然是參差不齊。比方說,蘭州一企業生產的悠果話梅皇,一年就在北京強制下架共計7個批次。按說下架一次,就應該反省整頓,可人家一氣兒下架7次,讓人不免心生疑慮:這里頭除了企業知錯不改之外,難道當地政府就沒有點整改措施?還是這些措施都沒落到實處?
說了這么多,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句“請離開”,是不是感覺出點“壯士斷腕”的意思了。當然,在經濟發達的廣東,少幾個企業也算不得什么事兒。但是這句話把人家政府的態度給亮出來了:不歡迎不誠信守法的企業,要是您真想整點偷偷摸摸的事兒,只要一發現,馬上請離開。
前幾年,山西省政府曾經說過,不要帶血的GDP。對于那些造假售假企業較為密集的地區來說,他們的GDP,雖然不一定是帶血的,但是至少也是不光彩的。如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能硬起心腸來,對那些個不法企業說一句“請離開”,那么再大的中國版圖,也將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肖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