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衣暴利現象的出現,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重要聯系。一些從業者針對逝者家屬的心理弱點,故意抬高價格。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一般是出了事情后現買壽衣,匆匆忙忙,當時也沒有心思在乎價格,所以才吃了商家的虧。這不僅是市場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
政府可以加強價格的調控,但要對其中一些有必要的類別進行有選擇地調控。如果放任殯葬用品產業利用市場調節價格,也會導致價格越來越高。
——— 中國殯葬協會會長助理王衍臻
清明將至,殯葬業再次引起關注。這一行業連續數年入選國內十大暴利行業。僅以喪葬用品中的壽衣為例,一套批發價幾十元的壽衣,售價往往達上千元,價格翻了不只十倍。
“天價壽衣”緣何而起?背后存在怎樣的利益鏈條?南都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相關專家表示,“暴利是一種乘人之危的行為”,一些從業者針對逝者家屬的心理弱點,故意抬高價格,這既是市場問題,更是社會問題,不僅需要消費者樹立正確生死觀,也亟待出臺殯葬業的專門法律,以規范殯葬行業的發展。
成本低廉高價售賣
壽衣,對已故的人來說是最后的禮服。
為了讓逝者體面離開,親屬在壽衣上往往尤為重視并舍得花錢,其價格通常也不菲。
在各大醫院、殯儀館和公墓附近,壽衣店一般門面不大,但尤為引人注目。就是在這樣通常只有數平米的壽衣店里,一件商品就有可能賣到上千甚至上萬元。
一名受訪者告訴南都記者,她的母親在北京某醫院不幸去世,壽衣就在醫院對面一家殯葬用品店里買的,“當時去看了一下,一件壽衣至少2000元。”
南都記者了解到,壽衣款式、花色和布料各具不同,既有傳統的唐裝,也有現代的中山裝。一般來說,全套壽衣包括七件,分別是罩衣罩褲,棉衣棉褲,夾襖襯衣襯褲,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件夾衣的稱為“八件套”,還有多了一件披風的“九件套”。除此之外,傳統裝全套壽衣還包括其他配件,比如被褥、帽鞋襪、手絹、蓋臉布、戒指等。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有些壽衣商家開起了網店。
3月27日,南都記者在淘寶網上檢索“壽衣”,找到801家相關店鋪,其中約有三成為鉆級店鋪。網售壽衣款式更為多樣,有的店鋪還順應潮流,設計最新款式的壽衣,比如將唐裝和中山裝結合,或者推出更具中國風的款式。
這些壽衣通常也要上千元。比如,一款某牌子的壽衣,全套的棉質壽衣價格在2800元以上,絲制產品售價則要4800元。
除了這些渠道,殯葬服務公司也提供壽衣的售賣。
3月29日,南都記者咨詢一家殯葬服務公司,公司禮儀經理告訴記者,壽衣價格為3888元-5888元不等,包含全套七件壽衣和被褥等配件。如果是真絲面料,則增至6888元一套。貨源分為國內、國外兩種途徑。當南都記者向其詢問壽衣品牌時,他表示并無品牌,只稱上文提到的最低3888元一套的壽衣進貨自河北。他坦言,壽衣行業目前并不看重品牌,多以面料作為價格區分標準。
有從業者告訴南都記者,現在壽衣基本沒有品牌一說,除了“瑞蚨祥”名氣較大外,其他商家生產的壽衣都不太注重品牌。因而,價格中也少有品牌附加值,商家宣傳時更多強調面料,這也是壽衣價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南都記者注意到,無論網上還是網下銷售的壽衣,大部分都沒有商標,也不掛吊牌,甚至連生產廠家都不注明。這也為店家胡亂喊價提供了方便,同一款壽衣在不同殯葬用品店里標價各異,有時差價也達到千元。
事實上,即便壽衣有注明品牌,也可能是仿冒的。一位在河南開封開壽衣店5年的睢先生介紹,有的壽衣號稱知名品牌,但其實是直接聯系生產商標的人仿制的。當地較常仿用的是天津“瑞蚨祥”。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天津產的該牌子壽衣也是貼牌的假冒品,真正的“瑞蚨祥”壽衣只在北京4家門店銷售,由自家工廠生產,幾乎沒有外包。
睢先生介紹,“買家大多不懂,有時也不會看牌子”,因此難辨真假。
睢先生也做壽衣批發,他說這一生意比其他殯葬品暴利,“利潤可高達百分之幾百。”他回憶,2012年第一次做批發,一天賺個萬兒八千不是問題。一件壽衣的成本包括面料和人工費等,加起來百元左右,但以八百元的價格在小縣城出售都不是難事。
如果在大城市尤其是醫院附近,壽衣價格的翻倍幅度更高。
一位名叫“婉兒”的壽衣網店電商告訴南都記者,他們從天津進貨,全套壽衣售價400元,但同樣圖案和花色的壽衣在醫院門口往往要賣到一兩千元,甚至更多。
據婉兒觀察,九成的顧客光臨壽衣店,通常都是親人倉促走了,家屬趕緊買壽衣為其穿上,根本沒有時間做選擇,在價位上覺得差不多就買了。
以次充好壓低成本
南都記者進一步采訪了解到,從壽衣批發市場進貨,一件低檔壽衣批發價通常不足百元,但也可能包裝成真絲產品,賣到五六百元。
在殯葬用品行業內,河南省汝陽縣內埠鎮和天津武清區都是有名的壽衣批發地。
汝陽縣政府網介紹,壽衣產業在整個內埠鎮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成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年產值3.8億元,帶動1萬余人就業,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其生產能力之大,人財物投入之多,產品輻射市場之廣,堪稱“中國壽衣第一鎮”。
27歲的阿海(化名)來自汝陽縣內埠鎮,幾年前他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殯葬用品廠,主要做壽被生意。一件壽被批發價為15.5元,盡管他稱“利潤也不大,只賺幾毛錢”,但每年工廠的流水賬可在百萬元之間。與阿海一樣,在內埠鎮從事壽衣產業的人并不少,“這里隨便找一家都是年流水上百萬,誰家一天不出貨200到300套。”
睢先生告稱,他開始從事壽衣生意是經由女朋友介紹的,她們家在內埠鎮開了一個壽衣家庭小作坊。當地每個村都有幾家做殯葬用品的,起碼有四五十年了。
另一家壽衣生產商告訴南都記者,自家的壽衣廠有四五十個工人,年產8萬套,其所能提供的款式眾多。壽衣價格通常由生產工藝和面料決定。低檔壽衣主要采用燙金布料,中檔的是人絲面料,高檔則采用錦坯面料。不同檔次的壽衣價位不同,以“七件套”為例,低檔批發價85元,中檔150元,高檔260元。他透露,其中85元的壽衣在店里能賣五六百元。
在殯葬行業里,位于天津市武清區汊沽港鎮的六道口村,也有著不小的名氣。這里號稱中國北方壽衣第一村,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壽衣生意。
一名在六道口殯葬用品商城開店的商家告訴南都記者,他們從1992年開始批發壽衣,生產則是以家庭作坊為主。據他介紹,“整個村子都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他和當地多名商家表示,每天從六道口批發至全國的壽衣不計其數,售價和批發價同樣翻了數倍甚至數十倍。
南都記者采訪發現,不僅是壽衣價格存在虛高,其質量也常存在問題。一些壽衣生產商向記者發來的產品包裝圖片顯示,不少標明為真絲面料。但據睢先生透露,那些售價百元左右的最低檔壽衣通常采用印花或燙金材料,即便高檔的真絲面料,其中部分也會添加燙金材料。另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壽衣的原料實際上是黑心棉和純化纖。
中介提成催高價格
僅僅靠銷售提價,并不足以維持壽衣的高價。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醫院太平間、殯儀館、護工、急救車司機等與壽衣店鋪勾結,共同打造了“天價壽衣”的利益鏈。
對于殯葬行業而言,喪家的信源十分重要。為了得到死者信息,一些殯葬公司會派員到急診室、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和太平間蹲點。有時殯葬公司甚至還會在醫院里為尸源打架。
2016年12月3日,大連一位患者還在醫院急癥室搶救,兩家做殯葬禮儀服務的公司人員為搶生意在醫院里大打出手。據辦案民警介紹,其中一伙人認為是他們先來的,而另一伙人認定生意是他們的,兩撥人因此發生打斗,最后7名涉事人員全被警方抓獲。
南都記者采訪發現,一些醫院直接將太平間外包給殯葬公司,有些象征性收取一些費用,有些則是無償,以方便死者家屬能及時獲得相關服務。然后,由這些公司提供運尸工,一旦有病人死亡,醫院就會通知太平間,由運尸工將尸體搬運至太平間,并與家屬聯系,做好登記。鑒于此,在爭搶尸源方面,這些外包公司始終掌握著先機。
除了直接尋找,殯葬公司還會安插大量內線,主要是護工、保安、清潔工,120隨車人員,讓他們留意死者信息,幫忙把殯葬公司的卡片塞給死者家屬,然后給予一定的信息費。
睢先生向南都記者表示,壽衣行業比不其他,并不是天天都有生意。如果在醫院有認識一些急救科室人員,就相對好一點,“他們幫忙宣傳,而我們會給一點回扣。”
一名在廈門某醫院急診室工作的護士告訴南都記者,該醫院的太平間對外出租給一個私人企業,其工作人員逢年過節會到急診室送東西,比如水果、餅干和飲料等,要求多多照顧,并表示有外快可賺。這名護士透露,當有病人去世之后,如果家屬愿意接受相關殯葬服務,護士會打電話通知太平間工作人員。遇到淡季時,工作人員還會來急診室打聽,“這個月送來的病人怎么這么少?”不過,也曾有家屬投訴,這些殯葬服務收費不菲。
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正規的喪家信源包括進入醫院太平間的殯葬服務公司、殯葬代理專員等,“灰色”的信源則包括醫院護工、120隨車人員等。這些掌握逝者家屬資源的中間人,在壽衣交易過程中獲得了一定比例的提成,通常達到30%或50%。
提成最終落在產品或服務的標價上,壽衣只是喪葬服務的一項。
行賄官員壟斷殯儀館
在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中,殯葬業連續多年榜上有名。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殯葬產業的發展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
2010年,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我國已經進入并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民政部《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 .2 2億人,占總人口的16.1%。不僅老齡人口居高不下,還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預測顯示,2055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4億。
另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殯葬服務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死亡人口每年大約有1000萬人。按照最低標準喪葬費用計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喪葬費,每年喪葬消費額近200億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購買墓地以及其他殯儀服務等費用,殯葬行業的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大眾對殯葬消費水平的提高,預計國內殯葬市場將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如此龐大的殯葬產業,關系到每家每戶,為何一件壽衣會存在這般暴利?
中國殯葬協會會長助理王衍臻告訴南都記者,壽衣暴利現象的出現,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重要聯系。在他看來,殯葬業和一般的行業不一樣,它與人的精神、信仰聯系在一起,文化色彩更濃重。
中國人比較忌諱生前談論死亡,子女也不愿意在老人死后還對殯葬用品“討價還價”。王衍臻表示,一些從業者針對逝者家屬的心理弱點,故意抬高價格。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一般是出了事情后現買壽衣,匆匆忙忙,當時也沒有心思在乎價格,所以才吃了商家的虧。這不僅是市場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
王衍臻建議,首先,社會需要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觀念,避免消費者心理被不法商家利用。但與此同時,也有消費者表示,其實壽衣存在暴利是眾所周知,明擺著的事,可家里人去世哪還有閑心糾結價格。
此外,根據南都記者了解,殯葬行業存在的壟斷現象是催生暴利的重要原因。去年8月,武漢市檢察院偵辦一起殯葬系統腐敗窩案,揭開了殯葬行業壟斷的黑幕一角。
據當地檢察機關披露,有私人老板獲得漢口殯儀館骨灰壇盒銷售經營權的壟斷,成為漢口殯儀館唯一的骨灰壇盒供應商長達11年。以此帶來的是,進價不到1000元的骨灰壇盒身價翻了3倍賣到3000元,4000元的阿富汗玉骨灰壇盒被加價近4倍賣到近2萬。而商戶將壟斷經營獲得的暴利行賄給民政局領導、殯儀館館長以及其他官員,甚至按月“發工資”,其中有館長每月“工資”5萬。
不只骨灰盒,殯葬行業的多個環節都普遍出現過壟斷情況。相比之下,壽衣只是其中不算突出的一環。
行業混亂缺少規范
針對壽衣價格混亂無序的現象,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未有相關法律進行監管,也沒有針對逝者服裝的行業標準,而且由于壽衣屬于“一次性用品”,有關部門在質量監管上也存在難點。
盡管民政部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指導意見和殯葬行業標準,但截至目前,仍無一部殯葬業的專門法律出臺。
在公眾最為關注的殯葬行業暴利問題上,2015年,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到,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對殯儀館銷售的骨灰盒、壽衣、花圈等殯葬用品價格,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規范。
也就是說,相較于基本殯葬服務,殯葬用品仍將不采取政府定價的方式。而對經營殯葬用品的個體商戶,《意見》并未有明確規定。
由于殯葬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關于殯葬用品與服務的案件,在公開文件中也很難找到。南都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殯葬用品”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并未找到因殯葬產品質量、價格等出現問題而被處罰的案件,證明這一問題在實踐中仍屬監管難點。
不過,針對殯葬服務,一些省市也曾通過行政處罰的方式在進行監管。
比如,在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上,南都記者查詢到一份今年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其中對北京京廣盛誠殯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違規多征殯葬服務費的情況,沒收單位2500元的違法所得,并處以16350元的罰款。
王衍臻建議,政府可以加強價格的調控,但要對其中一些有必要的類別進行有選擇地調控。他認為,如果放任殯葬用品產業利用市場調節價格,也會導致價格越來越高。
王衍臻告訴南都記者,殯葬業目前最亟需完善法律問題。只有法律完善了,殯葬業發展才能有法可依。他表示,民間迫切希望“十三五”期間能夠推動殯葬法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