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激起千層浪,人們對于二噁烷的問題又再度關注起來。
記者今日采訪了數家大型日化公司科研部負責人,他們也均給出了與上述同樣的觀點:美國FDA推薦各相關化妝品原料生產商使用“真空剝離”的純化工藝來處理原料中的副產物二噁烷,這一工藝可以盡可能的減少原料中二噁烷的攜帶,但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完全去除。由于這些痕量的二噁烷在配方中含量極少 (ppm量級,百萬分之幾),去除以后應該不會對產品的使用體驗感產生影響。
“事實上,微量的二惡烷也普遍存在在自然界中,美國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列舉出在雞肉、番茄、蝦等食物中均發現二噁烷的殘留。”寶潔公司科學傳播總監高培今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甚至在人們的日常飲用水中也含有極少量的二噁烷。(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第三版)中指出水中二惡烷的限值在50μg/L)
但人們關注的問題是在此前香港消費者協會抽取樣本調研時按照的是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的標準。記者在香港香港消費者協會查詢后發現,在協會發布抽樣調查的結果后不久,有再度發布了一個關于洗發水報告的補充資料說明,稱關于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所建議的安全水平并非法例要求,消費者在一般情況下可安全使用。
按照高培的說法,二噁烷并不是原料添加,而是生產中產生的。“這是生產原料中帶入的雜質。”他如此回應。
那么是哪些原料會帶來這些雜質?伽藍集團研發中心科研組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比較容易產生二噁烷的原料有十二醇聚醚乙、二醇硫酸酯(AES)、聚乙二醇(PEG)等基團, 常見的有陰離子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等,均有可能帶入極少量的二噁烷副產物進入最終產品。因為這些原料在加熱過程中就會脫水產生二噁烷,“這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二噁烷到底可不可以完全去除?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陳少軍的觀點是“不能。”他告訴記者,雖然一些歐洲組織一直在建議要將二噁烷降低到某一標準,但實際上從目前的技術上來說是不能夠完全去除的。陳少軍表示,目前中國國內的標準在國際上已經算是較為嚴謹,限制為30ppm,而韓國的限量值是100ppm,國際諸如美國、日本對于這方面都沒有相關的標準。“目前國際上對于化妝品的二噁烷限量并沒有統一標準。”陳少君稱。
記者在梳理過去關于二噁烷的新聞中發現,通常與這類新聞報道相關多為洗護類產品。
上述科研人士表述,這是因為陰離子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是常用的日化洗滌類原料,洗發香波、沐浴產品和其他清潔類產品一般會含有這些表面活性劑,就使得這些產品存在含有痕量二噁烷雜質的可能性,而護膚品和彩妝類產品含有痕量二噁烷的可能性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