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經過又一輪洗牌,國產手機市場形成了“T型”格局。華為、OPPO、vivo、小米位居第一梯隊,聯想、金立、魅族、錘子、一加等手機品牌緊隨其后。
華為、OPPO、vivo延續了2016年的穩定,不斷榨干剩余的市場空間,2016年一度被逼入絕境的小米逆勢翻盤,依靠國際市場重新崛起。
手機可能是科技產業中最殘酷的局,每一個手機廠商都掙扎在馬太效應和價值洼地之中,稍有不慎就全盤皆輸。
2017格局定型:黑天鵝事件,華為OV領跑,小米逆勢翻盤
如果說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有樂視、魅族、360等不穩定因素的話,那么2017年可以說是格局定型的一年:樂視這樣的參賽者逐漸被淘汰出局,中小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華為、OPPO、vivo、小米這樣的大廠穩坐前列。
1、國內市場三強已經定型。華為、OPPO、vivo繼續在國內市場“犬牙交錯”。
大數據統計公司counterpoint給出了2017年國內手機出貨量的預期排行榜。
第一名:華為,國內出貨量達到9000萬部左右,市場份額增加到19%;
第二名:OPPO,國內出貨量達到8600萬部左右,市場份額為18%;
第三名:vivo,國內出貨量達到8100萬部左右,市場份額為17%;
第四名:小米,國內出貨量達到5500萬部,市場份額為12%;
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來自供應鏈端的消息,2017年幾大國產手機廠商出貨量如下:華為手機預估出貨量超過1.53億臺,穩居國產手機品牌第一;OPPO排名第二,出貨量近1.2億,vivo手機預估出貨接近1億臺,位列第三;小米迎來大爆發,預估出貨量9000萬。
國內市場,華為、OPPO、vivo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小米雖然2017年重新崛起,但是小米在國內市場反彈并不多,暫不討論。
華為、OPPO、vivo、小米為代表的第一梯隊以及其他廠商在國內、國際市場形成T型格局。
2、OPPO和vivo兩家在產品策略、市場策略層面差異性越來越大。
過去很多人總說OPPO、vivo兩家產品、市場策略相似,但是2017年,OV兩家的差異越來越大。
根據Counterpoint于17年10月公布的數據,OPPO R11位列全球暢銷手機排行榜第十。而根據Canalys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分析報告》,在全球暢銷單機排行榜上,OPPO的兩款機型占據了第四、五名,OPPO A57和OPPO R11出貨量分別為780萬部和720萬部。
OPPO已經形成了高端市場一款產品,中端市場一款產品打天下的格局,以每年2-3款的節奏打造精品。相比來說,vivo 2017年的產品線更為多樣。
在產品線層面上,OPPO相對更聚焦,傾向于做精品打爆款。vivo則是會根據價格、市場對產品區分出更多梯度,以不同的價格適應不同的消費人群。
在產品以及用戶心智層面上,雖然兩家都是線下霸主,但是OPPO更偏向年輕、時尚路線,在產品研發與迭代中,始終專注于拍照、閃充、外觀這三個年輕人最關心的領域。vivo在2017年則是緊綁《王者榮耀》做市場推廣,在產品調性上則逐漸偏向于游戲、音樂等概念。
雖然兩家的市場都是年輕人,但是在產品功能和重心的不同使得兩家的消費群體也正在逐漸發生了一定的差異。
3、小米手機重新崛起,但重心已逐漸偏移至生態鏈和智能硬件產業。
小米手機重新崛起可能是2017年最不可思議的現象。當然,這得益于國內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樂視意外死亡、魅族2017年的調整讓市場留下了真空,這為小米手機的重返第一梯隊創造了條件。
不過,從小米國內市場銷量來看,小米并沒有完全吃下樂視、魅族空出的市場。小米更多還是得益于印度等海外市場崛起。
小米內部甚至流傳著“把印度市場當母國市場”這句話。印度經濟時報報道,2017年小米在印度銷售額增長達696%。在印度的爆發無疑助推了小米在2017年再次崛起。雷軍甚至預計小米在2018年出貨量將達到1億臺。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小米在國內、海外兩個市場占比幾乎達到了五五開的狀態。據此前IDC發布的報告表明,小米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貨量為2760萬臺,國內出貨量為1570萬臺,也就是說,小米2017年Q3的海外出貨量達1190萬臺,占到了總出貨量的43.1%,以幾乎與國內平分秋色。
傳聞稱2018年小米將會赴港IPO,但單一的手機故事對小米已經不再是重心,小米未來會在生態鏈投入更多精力,為上市講好故事。
2018變量初現:國內在野黨、國際新市場、5G新技術來襲
當然,手機行業作為中國最殘酷的產業,不可能一直保持四家寡頭穩坐江山的局面。當年的中華酷聯格局會被顛覆,今天的華米OV同樣可能會被顛覆。
手機市場在2018年將會三個變量:國內市場的在野黨,印度、東南亞、非洲等國際市場,5G通訊技術逐漸落地。
1、國內市場繼續下滑,但在野黨的存在會讓競爭更慘烈。
國內市場繼續下滑,根據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指出,2017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325.1萬部,同比下降20.7%。
2018年,國內市場可能還會繼續下滑,市場下滑并不代表著競爭固化,而是意味著競爭更慘烈。
魅族戰略放棄2017年之后,2018年正準備卷土重來。即使是在2017年產品線明顯大砍的情況下,魅族2017年總體出貨量依然接近2000萬臺,與2016年的2200萬臺區別不大。2018年,魅族為代表的“在野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幾家的市場份額。
不過,大概率來看,手機市場馬太效應還會加劇,華為、OPPO、vivo三家會如抽水機一般進一步榨取其他手機廠商的市場空間,并且三家之間可能會逐步競逐拉開差距。
2、國際市場,尤其是印度、東南亞市場成為爭奪焦點。
國產手機激戰印度,印度市場、東南亞市場可能會會再次上演國內市場的3-4年前的競爭格局。
市場調研公司IDC印度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與三星電子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相當,均為23.5%。聯想-摩托羅拉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9%。vivo和OPPO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市場份額為8.5%和7.9%。
今年12月數據顯示,東南亞市場,OPPO憑借17.2%的占有率奪得了整體市場排名第二成績,其中印尼市場銷量同比增長達到163%。排在第三位的vivo市場份額為4.5%。
Counterpoint數據則表明,2017年第三季度,三星和OPPO合計占據了越南智能手機市場的三分之二。OPPO是越南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占有22%的市場份額。OPPO近60%的銷售額是由其最暢銷的中端機型A37所貢獻的。
對國產手機來說,印度、東南亞市場具備相當的人口紅利。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甚至把印度市場看成是2012年的中國手機市場。
事實上,榮耀也在殺入印度手機市場。2017年12月,榮耀宣布2017年印度市場手機出貨量比2016年高出98.8%,將近翻了一番。雖然目前具體數據并不明朗,但是這至少說明了一大趨勢——所有國產手機都在聚焦印度。
3、5G終端嶄露頭角,但產品形態還需要探索。
5G研發可能會加速,移動終端在5G技術條件下會發生變化。高通甚至預測,5G終端產品很快就會在2018年推出,2019年全面商用。
國內對5G技術研究較為前沿的非OPPO莫屬。OPPO早在2015年開始就布局5G的研究,在包括網絡、終端、應用等方面都具有較深的儲備。雖然目前5G終端、應用形態究竟是怎樣不甚明朗,但是在2018年、2019年,必然會有一部分手機廠商趕新潮,推出相關的產品。
這些產品不管是作為市場手段還是產品探索,都會有比較深刻的價值,對未來培育成熟的5G終端、應用,搶占市場先機都會起到重要作用。
從目前來看,華為、OPPO、vivo、小米的基本盤比較穩定,在未來1-2年能保持現有的市場地位。2017年的格局已經定型,即使如此,這個殘酷的市場不會給任何廠商有喘息的機會。一個個變量就像是上帝之手,隨時可能會讓一家企業走向沒落,也會讓潛藏在暗處的在野黨走向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