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11點,一場網購糾紛在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開庭,但人都在成都的原告和被告并沒有到庭審現場。原來,這場網購糾紛為在線審理,原告被告足不出戶就可以網上打官司。從今年6月22日互聯網法庭成立以來,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已審理案件60余件。
網購糾紛在線審理 原告被告足不出戶打官司
8月7日上午11點,在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一場淘寶購物糾紛在網上開庭了。5月9日,趙某花了6758元,在淘寶網在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的網點下單購買了iphoneX手機一臺。趙某稱,他購買時該商品網店上寶貝詳情頁面描述為“原封國行”。
收到貨的第二天,趙某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手機配件耳機、充電線等出現多處問題。在與賣家溝通后,雙方都確認該商品為“水貨”。趙某要求賣家退款退貨,賣家以“水貨手機配件容易出問題”為由拒絕了退貨退款。
對此,趙某在向郫都區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賣家退款退貨,并支付賠償商品價款的三倍費用共計20274元。隨后,雙方在平臺上提交了證據材料。11點35分,庭審在進行35分鐘后結束,被告原告雙方下線。郫都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冉垠介紹:“接下來我們要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判決,判決結果擇日宣布,屆時也無需雙方到場。”
西部首個互聯網法庭 網上審理民商事糾紛案件將成常態
今年6月22日,經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互聯網法庭正式在郫都區菁蓉鎮掛牌運行。據了解,這是西部首個互聯網法庭,集中管轄郫都區轄區內一審涉互聯網民商事案件。今后,這種在網上開庭審理民商事糾紛案件,在郫都區將成常態。
也就是說,在郫都區,互聯網購物合同糾紛、互聯網服務合同糾紛等10類案件的審理都可以網上進行,從立案到審理,舉證到質證,開庭到調解,判決到執行的全流程在線,“一次都不用到法院,即可完成訴訟。”
在互聯網法庭正式掛牌前,郫都法院已進行了一個多月試運行。郫都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冉垠介紹,截至目前,郫都法院通過互聯網法庭,已審理案件60多件,審結30多件。“互聯網法庭有明顯的優勢,對當事人而言,花費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全程無紙化操作。”他表示,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參加庭審。
區域內互聯網經濟活躍 法院在互聯網治理中發揮作用
冉垠說,郫都區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農村電子商務也在郫都區蓬勃發展。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涉互聯網案件急劇增加,急需設立專門的互聯網法庭,通過專門管轄的方式,探索適合涉互聯網案件的訴訟規則和審判機制,促進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冉垠提到:“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糾紛產生。法院如何在互聯網空間治理中發揮作用,這算是一個嘗試。”
與傳統的民事糾紛相比,涉互聯網糾紛更具特殊性:當事人多數不在一個城市,甚至相隔萬里;大量證據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在網上呈現更方便、直觀;糾紛涉及金額不大,來回奔波打官司費時費力,付出往往比收獲多。設立互聯網法庭,能夠實現從立案到審理,從舉證到質證,從開庭到調解,從判決到執行都在網上進行,打官司就像“網購”一樣方便。
據了解,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法院互聯網法庭主要集中審理郫都區轄區內的涉互聯網一審民商事案件,主要包括互聯網購物合同糾紛、互聯網服務合同糾紛、網絡借款合同糾紛、互聯網保險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和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互聯網侵權糾紛、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涉網不正當競爭糾紛、涉網信用卡糾紛等10類糾紛。
全程一體化在線訴訟平臺 從判決到執行的全流程在線
郫都法院打造的互聯網法庭,除運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還開發了全流程一體化在線訴訟平臺、智慧庭審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
“當事人有兩種方式開展訴訟,一是電腦,二是手機端。”冉垠說,只要登錄互聯網法庭訴訟平臺,在線辦理起訴、立案、舉證、質證、開庭、申請執行等訴訟事務,還可以用手機完成身份認證、在線立案、參加庭審和查詢案件進展情況,實現從立案到審理,從舉證到質證,從開庭到調解,從判決到執行的全流程在線,“一次都不用到法院,即可完成訴訟。”
當事人只需打開微信小程序“郫都區互聯網法庭”根據指示引導,填寫手機號碼及姓名、身份證號,并成功通過人臉識別,一鍵式引入當事人信息,短短5分鐘內完成起訴申請。庭審以視頻方式進行,只需下載“共道視頻庭審”APP即可。
“其他公民如果想旁聽案件,可以向法院申請旁聽碼,只要輸入旁聽碼,就可以進入庭審頁面旁聽庭審。”冉垠說。今后,這種在網上開庭審理民商事糾紛案件,在郫都區將成常態。
他認為互聯網法庭提高了辦事的效率。“在網上點擊幾下,幾分鐘就可以辦理立案,證據可在網上遞交。全流程在線,可以隨時在網上查看,非常高效便捷。”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