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在校大學生上千萬,電信業作為一個壟斷行業,學生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力軍,校園寬帶不疑已經成為電信等單位眼中的大肥肉。 前不久陪同南京審計學院一在校生辦理校園寬帶,電信對于校園寬帶,侵權涉及強行簽約指定的幾款定制手機、選號只能選擇攤位上僅有的幾個號碼、幾個小時就斷網一次需要重新虛擬撥號驗證,半夜中斷網絡服務也將責任轉嫁給校方。一旦投訴,便會發現,校園寬帶格式化的協議上又多了幾條霸王條款,無恥聲明免責。 電信打壓其競爭對手中國移動,使得移動寬帶無法入校、無線熱點信號微弱,以促成其壟斷地位。 根據調查,校園寬帶的這種亂象、壟斷和歧視性原則是廣泛存在的。 電信作為電信業領頭者,將學生群體區別對待,將責任和矛盾轉嫁給學生、學生家長和學校。雖然為學生“特制”的歧視套餐定價相對低廉,雖然電信官方稱收費經過物價部門的審批,雖然校園寬帶聲稱學生群體使用習慣的特殊性,但都不能開脫其霸王條款的本質,嚴重違背了最高院近期的通知精神。單一的套餐選擇和不透明操作,同時也踐踏了消費者最基本的自主選擇權。 撥打10000號投訴毫無作用,個人的一己之力實在難以維護消費者應有的正義。 家家都有大學生,希望能得到一點點的關注、重視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