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 吉振君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市場監管部門既要登高望遠,按照市委市政府擘畫的“十四五”發展藍圖,科學規劃推進現代化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又要立足當前,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切實做好市場監管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助力“十四五”開局起步。
一、牢固樹立“大市場”理念,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上探索新舉措。環境優化,舉措先行。市場監管部門作為“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規范市場秩序的裁判員,要圍繞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服務理念、豐富服務內涵、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一是在“放”字上下功夫。要在企業開辦“一窗通辦”“零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化,持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二是在“管”字上下功夫。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增強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幫助企業規范生產流程,完善內部管理體系,有效降低法律風險。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和改進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三是在“服”字上下功夫。不斷深化“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三大服務,進一步完善12315維權體系建設,加大消費維權力度,為廣大群眾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不斷強化非公黨建工作,提升企業發展內生動力;通過技術幫扶,打通企業發展“堵點”;充分發揮股權質押登記、專利質押登記作用,搭建“政銀”合作平臺,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壓力。
二、牢固樹立“大質量”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作為。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視察,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完成“五項重點任務”。省委在十一屆十二次全會上,向全省發出了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動員令”。市場監管部門的職能職責與“三高四新”戰略高度契合,必須改革創新、精準施策,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推動質量技術向制造產業聚集,創新要素向產業前沿布局,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競爭新優勢。具體來說,就是要重點寫好“三篇文章”。一是寫好質量強市這篇文章。充分履行質量強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切實擔負起市場監管部門牽頭抓總的責任,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扎實推進質量提升行動,以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推進高質量發展。二是寫好創新發展這篇文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株洲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居全省第一 ,全市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7.27件,位居全省第二。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創造與運用,努力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三是寫好品牌培育這篇文章。深入推進品牌戰略,加大對中小企業自主商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商標和兩用技術融合企業培育力度,打造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加強自主商標品牌海外保護,提升株洲企業國際競爭力。
三、牢固樹立“大監管”理念,在堅守安全底線上取得新成效。市市場監管局成立以來,圍繞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構建了信用監管、重點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三大監管”體系,切實守牢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重點產商品質量安全“四條底線”。在新的發展階段,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將把促進充分競爭作為構建統一開放市場體系的重要手段,立足公平競爭促進國內大循環和雙循環。一是要強化系統監管。繼續完善“三大監管”體系,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統籌用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手段,圍繞生產、流通、消費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鏈條、全要素、全方位監管;二是要強化源頭監管。堅持抓早抓小抓了,加強日常檢查、監督抽查、消費投訴、輿情監測,確保重大風險發現在萌芽之時、解決于事故之前。聚焦網絡訂餐等重點領域、校園及周邊等重點區域、保健食品等重點品種,嚴把“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關口;聚焦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風險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嚴把“從實驗室到臨床”每一道防線;聚焦電梯、游樂設施等重點特種設備,嚴把“從設計到報廢”每一道關口;聚焦危險化學品、婦幼用品、重要消費品等重點工業產品,嚴把“從標準到使用”每一道環節,防控市場監管領域出現“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鵝事件”。三是要強化綜合監管。推進部門監管向社會共治轉變,強化議事協調機制的作用,協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充分發揮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作用,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共治的生動局面。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圍繞市區執法層級、隊伍建設、機構運行等問題,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執法能力強的綜合行政執法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