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域規劃”成功晉級為“國家戰略”的長株潭一體化,迎來了第二次“結盟”。
4月20日,長株潭三市共同簽署《長株潭知識產權資源共建共享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長株潭三市將在知識產權智庫資源、高校知識產權成果、知識產權服務資源、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協作4個方面共建共享合作,為長株潭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和“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這些“點”,戳中了臺下端坐的株企們的需求。
享受“省會”同等服務
最戳中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的“點”,是三市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和智庫資源的共享。
“簡言之就是原先長沙獨有的優勢資源可以實現共享。”中車株洲所產經中心副主任余昌瑾表示。
中車株洲所產品已出口至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難免碰到知識產權方面的難題,因此,急需海外知識產權人才下沉至企業進行指導,幫企業規避一些風險。
“每個國家、地區的法規不一樣,僅靠企業一己之力,成本太高,難度太大,迫切需要借助資源共享。”余昌瑾說。
在他看來,發展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是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我省軌道交通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株洲,卻不在長沙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服務范圍,通過這次協作,建立類似長沙保護中心的機構,如省保護中心或者株洲市保護中心,將整個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都納入到保護中心服務范圍,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知識產權預警、運營、公正、維權、仲裁等快速協同保護服務,提升企業涉外知識產權風險應對能力,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還有余昌瑾最期待的專利快審服務。
作為軌道交通產業的龍頭企業,中車株洲所至今已授權專利9000多件,今年在申請的專利就有1000多件。“一般,公司申請專利到授權,需要2至3年時間,而長沙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供的專利快審服務,只需要1年左右。”余昌瑾表示,希望這次協作,能夠擴大服務范圍,讓株洲企業能像長沙企業一樣享受到便利。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吉振君表示,目前,株洲正在積極申報中國(株洲)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構建知識產權快速審查、確權、維權機制,以知識產權來進一步確立我市軌道交通產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異地維權由難變易
《協議》內容中,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金藥業”)對異地維權三地協作辦案最為關注。
千金藥業是全省醫藥行業的“名牌”企業,常被“傍名牌”。“一年下來,商標專用權侵權行政訴訟有10來件,民事官司就有兩三件。而一個官司要花費1年多時間,維權過程十分耗損企業精力。”該公司法務主管文娟說。
一直以來,企業開展維權只能在侵權人所在地進行投訴、舉報,這次建立長株潭三地行政執法協作機制,意味著打通壁壘,以后株洲企業在株洲本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即可完成維權,不用長沙、湘潭來回跑了。
據記者了解,《株洲市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八條措施》也呼之欲出,屆時將形成長株潭知識產權保護一張網的工作體系。
校企合作可多方借“腦”
高校是盛產知識產權專利的“洼地”,如何將“洼地”變成推動企業生產力的“聚寶盆”,為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高地賦能,這次合作也有涉及。
記者了解到,目前,株洲企業產生的發明專利擁有量占比超過90%,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技術產業化方面優勢明顯,但高校有效發明專利占比較低。一份數據顯示,2020年,長沙高校有效發明專利占比是41%,湘潭是58.79%,而株洲僅有2.79%,數量為197件,株洲院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空間非常大。
在長株潭三市知識產權高校、企業知識產權轉化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3所高校分別與三市的6家企業簽約。這些企業中,便有來自株洲的湖南省歐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