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星星 曹鋒
市委書記劉志仁主持召開市政府第62次常務會議,研究食品安全工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求,是民生的重中之重。近日,中國質量萬里行獲悉,湖南省郴州市共有食品市場主體56525家,其食品生產企業345家,食品生產小作坊389家,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27家,食品銷售經營單位24312戶,餐飲服務單位13170戶,單位食堂2446戶,小餐飲15836戶,全市食品產業年產值達200億元,年創利稅10億元。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年內未發生任何食品安全事故。這充分彰顯了該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以筑牢食品安全防線,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初心使命。
吳巨培(前排右一)代市長帶隊檢查北湖區義捷物流冷鏈食品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高位推動,夯實食安工作保障
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市委書記劉志仁、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吳巨培親自調研指導,定期聽取食品安全監管情況匯報,要求每兩日匯總上報全市監管情況,每日上報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并多次作出批示,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市黨代會明確將食品產業列為全市三個百億建設產業之一,統籌食品產業與質量發展,助推食品產業鏈轉型升級。市委黨校將食品安全列入干部培訓內容,市委領導到黨校就食品安全工作上專題黨課。繼續將食品安全納入安全生產專項巡察內容,納入市對縣績效考核并增加權重。市縣兩級將食品安全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市財政投入食品安全專項經費1632萬元,投入2000余萬元建成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新建市食品藥品檢測檢驗中心投入使用。
嚴防死守,抓實冷鏈食品疫情防控
郴州市高度重視冷鏈食品安全監管,嚴防死守,抓實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嚴厲打擊冷鏈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成效顯著。一是高位推動抓實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市委書記劉志仁代市長吳巨培親自部署督查冷鏈食品的防控,去年8月在市委疫情防控指揮部增加冷鏈食品防控組,市縣兩級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工作專班,定期調度每日一報,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有序有效開展。二是落實落細各項監管措施,任何時候都毫不放松毫不懈怠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按規范全力做好冷鏈食品及從業人員定期核酸檢測。截至11月7日,全市累計采集核酸檢測樣本共計85353個,從業人員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三是在全省率先舉行冷鏈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1月27日下午,冷鏈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在市委會議室舉行。時任市委副書記、闞保勇現場觀摩演練并講話。市委常委、副市長徐懷好主持演練。演練以模擬某縣某市場一冷庫銷售的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為背景,包含信息報告、現場處置、人員管控、溯源追蹤、輿情應對等5個科目,檢驗了市冷鏈食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應急措施,以進一步提升我市冷鏈食品疫情應急處置能力,通過演練極大強化了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的應急處置能力。四是加大冷鏈食品專項執法力度,重拳打擊違法行為。在強化監管的基礎上嚴格冷鏈食品執法。今年全市辦理冷鏈食品違法案件21起,罰沒173萬余元,其中市局辦理6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震懾作用,極大地提高了冷鏈食品企業和經營者的疫情防控意識和能力。2020年12月10日辦理的周某、雷某某經營未經檢疫的進口食用農產品案(罰款12.8萬元,沒收處置食品270公斤)是全省第一起冷鏈食品違法案件,打響了全省冷鏈執法第一槍。李某經營未經檢疫的食用農產品案(罰款115.7萬元,沒收處置食品6623公斤),單起案件罰款金額全省最高。8月3日,在長沖工業園某冷庫檢查時,發現冷庫內有325件(約9.7噸)沒有按要求賦“湘冷鏈”,產品追溯信息不全的進口凍肉,立即進行查封,一經曝光震動極大,快速促進全省進口冷鏈食品的賦碼工作。
全面排查,整治食品安全各項隱患
持續推進食品放心工程,抓實食品安全提升年專項整治,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護苗”專項整治行動、餐飲業提質行動、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特殊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大米質量安全等整治行動。截止10月底,各項專項整治共現場檢查生產經營主體55127家次,發現問題6629個,責令整改2859家,檢查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2998家次,實施“明廚亮灶”數共1762家,下達責令整改書377份。積極推行農獸藥減量行動,累計完成病蟲害統防統治總面積439萬畝次、綠色防控總面積315萬畝次;開展獸用抗菌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檢查獸藥經營主體和養殖戶42余家。繼續加強“放心糧油”質量安全監管。開展進品食品“守護國門”行動,嚴防問題進口食品入境入郴。
創新監管,開創食安工作社會共治
組織開展 “你點我檢”公益食品抽檢活動,對群眾點擊高的大米、桶裝水等15類食品開展了現場抽樣。與市文明辦、市總工會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百優食堂”創建,與市安委會聯合開展專項督查。開展食品安全“五進”活動,組織各類宣傳咨詢活動1200余次,現場接受咨詢10萬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份,講解野生毒蘑菇的危害、預防知識和急救知識,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識。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班52期,培訓食品質量管理員6300余人次,提升社會食品安全意識。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可以容納對全市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網上監管,目前北湖區、蘇仙區、安仁縣完成監管鏈接。在全市學校大力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等智慧管理模式,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縣市區中心城區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85%。安仁縣開發農村聚餐app,實現農村聚餐網上報備。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郭煒東(右三)深入超市檢查食品安全工作
嚴格執法,打擊食安違法犯罪行為
加大食品違法打擊力度,與公檢法等部門聯合成立食品安全工作聯絡室,建立健全“行刑銜接”制度,確保案件快查快偵快辦快結,2021年以來,全市共立案查處食品行政違法案件462起,罰沒款437.23萬元,其中2起省公安廳督辦案件,2021年1月,公安機關查獲范某等人生產銷售假冒貴州茅臺酒產業鏈,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涉嫌假冒貴州茅臺酒100余箱,涉案金額10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4人被移送起訴。1-9月,全市法院共審結涉食品犯罪案件11件,依法懲處22人1單位。建立了食品安全監管“黑名單”制度,將近年部、省、市抽檢發現不合格產品以及執法檢查發現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30余家生產主體納入了“黑名單”管理,對“黑名單”企業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增加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查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