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政績觀是領導干部的思想武器
湖南檢驗檢疫局局長 龍新平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的政績觀是每一位領導干部的思想武器和工作準則。
打牢思想基礎,解決好干工作為了誰的問題。如何看待政績,堅持什么樣的政績觀,是領導干部黨性修養的重要體現,是衡量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
實踐證明,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政績觀。這是個“總開關”,是領導干部創造真正政績的思想基礎。因此,領導干部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必須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把職位作為為人民創造政績的舞臺,視個人名利淡如水,視人民利益重如山,切實解決好干工作為了誰的問題,做一個合格的人民公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領導干部的政績只有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利益而創,只有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干出實實在在的政績。
堅持實事求是,解決好科學決策和工作落實的問題。樹立正確政績觀,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決策是領導工作的重要環節。領導干部要切實防止“靠權力決策”、“靠經驗決策”、“為政績決策”甚至“靠拍腦袋決策”等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和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廣泛聽取意見,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失誤。要依靠科學的決策機制,真正把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體現在決策中,從制度上確保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和依法性。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科學決策能否得到順利執行并卓有成效,關鍵在于抓落實。習近平同志曾經強調指出,如果落實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針、政策、措施也會落空,再偉大的目標任務也實現不了。“抓落實,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展現,也是對各級領導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檢驗”。
因此,領導干部作決策必須科學,抓落實必須有力,凡是體現科學發展觀基本要求的事情,一旦決策,必須果斷執行,求真務實、務求實效。
自覺接受監督,解決好權力約束的問題。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權為民所賦”。自覺地接受各種監督主體的監督,是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的重要保證。
領導干部首先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權限,避免權力的缺位、越位,保證權力在權限中運行,防止擅權、濫用權力現象。
其次,要暢通監督渠道,落實各項公開辦事制度,自覺接受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自上而下的監督與自下而上的監督,組織監督與社會監督。
最后,要建立健全發現問題機制、糾正錯誤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及時遏制各種形式主義,盡可能少犯錯誤和不犯錯誤。
領導干部還要有廣闊的胸懷和開放的心態,真正把各種監督看成是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在工作熱情高、進取心強和工作干勁足的時候,要冷靜地對待各種不同意見甚至是“潑冷水”的現象。
推動科學發展,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科學發展觀引導著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觀實踐著科學的發展觀。共產黨人的政績,說到底就是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領導干部有沒有政績,應該是實踐說了算,應該是群眾說了算,還要經得起歷史檢驗。歸根結底,政績最終都要用實踐、群眾和歷史這三把尺子加以檢驗。
對檢驗檢疫系統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有沒有政績,既要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又要看黨的建設的成效;既要看把關硬能力的加強,又要看精神文化等軟實力的改善;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顯山露水”的顯績,又要看“后人乘涼”的潛績;既要看形成政績的內因,看干部的主觀努力、工作態度和創新精神,又要看形成政績的外部條件、難易程度、工作基礎。
推動科學發展,是領導干部的第一要務;堅持正確的政績觀,是領導干部的工作準則。領導干部只有在“察實情、講實話,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下工夫,才能創造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政績。《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