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技術平臺 助推產業升級
廣東檢驗檢疫局搭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自主創新
本報訊(記者 羅 莎 陳 滟) 很多出口企業受條件的限制,對標準掌握不及時,能否通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獲得最新標準信息?企業在出口產品時大多是根據客戶要求或貿易合同及來樣進行設計生產,產品因不符合標準要求而延誤出口和出現質量問題,在這方面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能有何作為?……帶著這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7月14日,220多家廣東省順德外貿企業代表走進順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服務示范周。
所謂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指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主體,集聚社會優勢資源并得到政府或政府部門認可,可為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的實體或聯合體。
2010年順德工業總產值5235億元,其中,家電行業占40%,出口創匯超過144億美元,是我國最大的空調、冰箱、熱水器等家電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風扇、微波爐供應基地。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人力資源成本普遍增加、人民幣匯率不斷調整、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層出不窮等因素影響,家電出口受阻屢屢發生,家電產業面臨新的發展瓶頸,家電產業比什么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科學引領和技術支撐。
廣東檢驗檢疫局集聚各方力量,堅持緊貼需求、服務產業,多方參與、開放共享,科技引領、服務為本,公益運作、面向市場等原則,以廣東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順德區政府與順德檢驗檢疫局三方共建的國家家用電器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用能產品能效檢測重點實驗室、電磁兼容(EMC)檢測實驗室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搭建而成了順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滿足了企業自主創新、解決產業共性問題和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需要。
據廣東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黎慶翔介紹,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涉及了安全、能效、性能、節能環保等方面,企業依靠自己的技術和經濟力量難以應對,搭建一個集產品認證、檢測、咨詢、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信息共享等為一體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尤為迫切。該平臺為順德地方產業發展提供質量分析評價服務。積極融入產業發展各階段和產品生產各環節,面向企業開放實驗室,共享檢測資源,加強質量跟蹤和過程檢測服務;提供技術標準服務。加強先進標準的跟蹤、消化吸收和實施信息收集反饋工作,帶動產業標準水平整體提升;提供預警與信息服務。完善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和突發事件的技術支撐功能,加強跟蹤研究和預警,為進出口貿易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提高產業應對能力。提供科研服務和咨詢與培訓服務。
隨著順德家電產業的新型工業化與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這些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水準的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平臺,而中小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和開發,更加需要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體系完備、開放共享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