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質量強省 創造美好生活
——《湖北省質量興省戰略發展綱要(2011-2020)》解讀
□ 胡光懷 本報記者 張 華/文
李 偉/攝
在我國“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開局之年,在以“建設質量強國,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國“質量月”活動蓬勃開展之際,湖北省政府于9月17日印發了我國第一個省級質量戰略綱要——《湖北省質量興省戰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進一步明確了質量工作的目標、措施和保障制度,強調了質量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地位,表明了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工作的態度,對全面深入推進質量興省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省實施質量興省戰略領導小組組長、省長王國生為第二屆長江質量獎獲獎企業頒獎。
任務明確
目標清晰
《綱要》提出,到2020年,全省的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質量整體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基本建成質量強省。
產品質量要全面提高。重點是農產品實現優質、生態、安全,汽車、石化、裝備制造、食品、機械、服裝、輕紡等產業和電子信息、光產業等新興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品質量水平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工程質量要穩定提高。全省工程建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成效顯著,竣工建筑、道路、水利、林業工程質量和安全指標基本達標,優良工程、優質工程、精品工程率達到中部地區領先水平。
服務質量要顯著提高。服務質量基本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服務業標準推動地方服務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商貿、交通、電信、金融、旅游、物流等主要服務行業顧客滿意率達90%以上,全省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整體水平提升到80%以上。
環境質量要明顯提高。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削減造紙、化工、印染等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9%以上。市州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比例達到85%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主體明確
責任明晰
《綱要》明確指出,企業是質量的主體,對產品質量承擔主體責任,企業法定代表人為質量第一責任人,對質量安全負首要責任,企業質量主管人員對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
《綱要》要求企業完善“一票否決”的質量安全責任制,嚴格實施崗位質量規范與質量考核制度,建立企業自律性檢測網絡;建立企業重大產品質量事故報告制度及質量事故應急處理制度,降低質量風險和質量損失;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切實履行產品修理、更換、退貨及缺陷產品召回等法定義務;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全面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加快企業質量技術創新,切實改變重制造輕研發、重引進輕消化、重模仿輕創新的現象;發揮質量示范作用,引領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質量競爭力;履行社會責任,承擔對員工、消費者、投資商、合作方、社區和環境等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樹立對社會負責任的良好企業形象。
圖為湖北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澤洪(右三)深入神龍汽車公司調研。
重點突出
措施具體
《綱要》將質量興省的重點明確為四大塊,即質量監督管理、質量整體水平、質量發展支撐體系、質量發展環境。
在質量監督管理方面,要加快質量法制建設,研究制定質量責任、質量獎勵、質量信用及消費品安全等地方法規,嚴格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完善質量法制監督機制、落實執法責任,加強質量法制宣傳教育;要完善質量準入和退出機制,發揮質量杠桿作用,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實行召回、強制退出市場、依法關閉取締、依法嚴肅處理等制度;要加強認證認可工作,健全完善與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法規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認證認可管理模式,使認證服務網絡實現全省覆蓋并有效運轉;要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的重點產品、重大工程及重點服務項目的監管,加強對重點產品的監督抽查,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加強對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監督,建立實施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和產品傷害監測制度,完善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工作機制;要完善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機制,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有效調解和處理質量糾紛,更好地維護用戶和消費者權益;要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深入開展重點產品、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執法打假,堅決查處制假售假大案要案,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危害公共安全、危及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質量違法行為;要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健全質量信用信息收集與發布制度,完善社會監督約束機制,加強質量信用社會監督。
在提升質量整體水平方面,要實施標準提升工程,抓緊制定修訂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標準,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標準總數達1000項的地方標準體系;要完善長江質量獎制度,推動全省3000家重點企業貫徹《湖北省長江質量獎評定標準》,推進質量水平由符合型向卓越型邁進;要健全質量發展激勵機制,積極支持和指導市、州建立政府質量獎制度,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爭創質量管理先進班組和質量標兵活動;要大力培育精品名牌,按照“鞏固和發展一批、迅速壯大一批、開發儲備一批”的實施步驟,努力打造品牌大省、品牌強省,圍繞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發展10個以上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要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建立以糧、棉、油、生豬、水產、家禽等為重點的綜合農業發展區,使之成為全國重要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商品糧基地,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創建一批具有農產品知名品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增強制造業質量競爭力,在汽車、石化、冶金、輕紡、建材、電子信息、船舶和裝備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加快實施專項改造,圍繞研發設計、過程控制、企業管理、物流庫存、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推進工業技術研發信息化和產品數字化、生產流通過程自動化、企業管理信息化,促進湖北省制造業產品質量由符合性向高可靠性轉型;要提高服務業質量,以面向生產、面向民生、面向農村的服務業為重點,加快推進服務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以標準化推進房地產、物業管理、旅游、社區服務、商務服務、中介和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業的規范化,促進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旅游和文化等現代服務業的信息化、國際化、規模化和品牌化建設。
在質量發展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面,要強化計量技術支撐作用,構建以武漢、黃石、潛江、隨州、鄂州、仙桃等省級能源監測機構為基礎,以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湖北)為龍頭的全省能源計量工作體系,大力實施“計量惠民”工程,著力抓好集貿市場、加油機、民用“三表”和定量包裝商品的專項監管;要加快質量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區域綜合共享檢測平臺,力爭在全省建立30家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60家省級質量檢測中心;要加快技術機構改革步伐,加強技術機構的統一規劃,實現合理布局,引導、推進計量技術機構、質量檢測機構整合技術資源,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和社會公信力;要推進質量理論研究,探索建立具有湖北特色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加大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要加強宏觀質量統計分析,將質量統計指標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定期評估分析質量狀況,進一步擴大顧客滿意度調查的覆蓋面,定期公布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產品、工程、環境和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指數;要推進質量信息化建設,建立全省質量信息監測、共享和綜合發布體系,提升質量安全動態監管、質量風險預警、突發事件應對、質量信用管理的效能。
在優化質量發展環境方面。要培育先進質量文化,提升全民質量素養和質量意識,努力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要加快質量人才教育培養,通過質量知識普及教育、職業教育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措施,培養質量專業人才,建立和規范各級質量教育培訓機構,重點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質量培訓,到2020年,質量關鍵崗位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90%以上;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建立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形成公平、公正、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要建立質量安全社會救濟機制,推行以侵權責任賠償為主的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和產品責任保險制度,引導企業、行業協會、保險公司以及評估機構完善風險評估和預防機制,降低質量安全風險,切實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要提升社會中介服務質量,加強質量管理、檢驗檢測、計量校準、合格評定等社會中介組織建設,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團體在質量政策、技術創新、品牌培育、標準化、科學管理等方面為企業和社會提供優質咨詢服務;要強化質量輿論宣傳,結合“質量月”、政府“質量獎”表彰、“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百城萬店無假貨”等主題,深入開展質量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單位等活動;要促進質量交流合作,圍繞全省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區域經濟發展及檢驗檢測技術、標準一致性,開展多種形式的“走出去、引進來”交流合作,組織參與質量相關的國家和區域性標準、規則的制定,引進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技術和高端人才。
湖北省舉辦“品牌之光”——湖北名牌暨地理標志產品頒獎晚會。
機制健全
政策完善
為保障質量興省戰略深入實施,《綱要》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主要有四條。
一是首次明確規定將質量工作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工作考核目標!毒V要》規定:省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全省質量興省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并要求各級政府建立相應工作機構負責本地質量興市(州、縣)工作。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高度關注質量工作,及時研究解決質量工作的重大問題,將質量工作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工作考核目標。
二是制定系列保障推進機制。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企業負主責、監管部門承擔監管責任的質量責任體系;第二構建政府監管、市場調節、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機制,充分運用市場、法律、行政等手段維護質量安全,促進質量事業發展;第三完善重大事項的研究決策機制和協調推進機制,全面開展質量興市、質量興鎮、質量興業、質量興企活動,完善質量發展長效機制!毒V要》還要求切實發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各專業工作組的溝通協調作用,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工作指導和信息交流。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密切協作,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質量監管網絡。
三是第一次要求將質量工作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毒V要》第一次要求各級政府將質量獎勵、精品名牌戰略推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質量安全監管抽查、公共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建設等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逐年提高。將質量保障和質量發展的項目建設納入發展改革、財政和科技等部門重點支持范疇。金融部門要加大對名優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企業要加大對產品質量改進、新產品研發和技術進步的資金投入。完善產業、環保、金融、財稅等政策措施,確保本《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得以落實。
四是首次規定將質量安全約束性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毒V要》首次規定要將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市、州和省直有關部門。將質量指標,尤其是質量安全約束性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約束性指標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綱要》還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企業建立完善質量目標考核制度,強化對質量安全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考核。湖北省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將通過目標考核、專項檢查、通報等形式督促各地和各有關部門開展工作、表彰質量興省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對推進工作不力的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行政問責。
新觀念多
新提法多
《綱要》高屋建瓴,新觀念、新制度、新提法不時閃現其中,讓人耳目一新的主要有:
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毒V要》第二章第5條第一次提出要引導企業樹立以確保質量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的社會責任價值觀,承擔對員工、消費者、投資商、合作方、社區和環境等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建立和完善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和制度,將社會責任觀念全面融入企業生產經營與決策活動。促進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踐行質量承諾,確保質量安全,維護勞動者權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在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創造綜合價值,樹立對社會負責任的良好企業形象。
推進質量理論研究。《綱要》第五章第26條規定要加大質量理論研究投入力度,加強武漢大學質量發展研究院建設,培養一批專業的質量理論研究人才,探索建立具有湖北特色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加大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度。
加強宏觀質量統計分析。《綱要》第五章第27條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質量統計指標體系,將質量統計指標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各地方、各行業分別建立符合實際需求的質量統計制度和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制度,定期評估分析質量狀況,完善《質量狀況白皮書》發布制度,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擴大顧客滿意度調查的覆蓋面,定期公布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產品、工程、環境和服務質量顧客滿意度指數
建立質量安全社會救濟機制!毒V要》第六章第32條首次提出,積極探索實施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產品質量社會救濟機制,推行以侵權責任賠償為主的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和產品責任保險制度,建立保險人監督被保險人質量體系和產品質量的新型監督機制,并逐步推廣到服務和工程領域。引導企業、行業協會、保險公司以及評估機構實現合作共贏,完善風險評估和預防機制,降低質量安全風險,切實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吨袊|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