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宗產品監管 保國家經濟安全
——防城港檢驗檢疫局加強進出口大宗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綜述
本報通訊員 陳紅梅 溫 智
隨著北部灣開放開發不斷深入,防城港口岸作為西南進出口大宗貨物樞紐港的地位日益凸現,進出口貨物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對檢驗檢疫的把關要求越來越高,檢驗任務也越來越重。防城港檢驗檢疫局的業務量占整個廣西系統業務量的50%以上,而進出口大宗產品又占了防城港局檢驗檢疫業務量的70%以上,因此,把好進出口大宗商品質量監管關是防城港局檢驗檢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以來,防城港局緊密圍繞“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十二字方針的總體要求,全力服務大宗商品進出口。防城港口岸進出的大宗商品主要有鐵礦、精礦(鋅、銅、鉛)、煤炭、大豆、廢物原料、食品級磷酸等。今年1~9月,防城港局共檢驗進出口化工礦產品3884批、重量2676萬噸、貨值5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23%和30%。其中,共檢驗鐵礦786批1280萬噸,煤炭2391批1133萬噸(同比批次增加了2倍多,進口量增幅達82%),進口廢物原料86批50萬噸、鋅精礦126批45萬噸,銅精礦41批17萬噸,鉛精礦155批25萬噸等。檢出不合格商品274批,重量達712萬噸,索賠金額約1500萬美元。共檢驗檢疫進口大豆44批,242萬噸,貨值近14億美元,檢出不合格44批,242萬噸,檢出不合格率為100%。1~9月出口食品級磷酸1629批次,19.6萬噸,貨值1.6億美元,出口國遍布歐亞非70多個國家,均無不合格反饋及索賠。防城港局在進出口大宗產品檢驗質量監管把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防城港局黨組在研究質量月工作部署
創新監管模式 制定科學工作規范
針對進口大宗商品,防城港局集思廣益,開拓創新,編寫了《進口氧化皮檢驗規程(暫行)》已獲總局批準并發布實施,受廣西局委托編寫了《進口鐵礦檢驗規程》、《進口銅礦檢驗規程》;在鑒定計重方面,實行鑒重分級管理,按照商品價值及敏感性實施分級監管,對于高價值精礦類,貿易各方計重工作較敏感的,采取多種鑒重方式同時進行的方式,計重結果相互參照比對,不僅提高工作質量,更能有效杜絕質量事故的發生。今年9月初,一批進口澳大利亞銅精礦(總重量11931噸價值2156萬美元)卸完貨后發現衡器計重的結果與水尺結果相差100多噸,該局工作人員及時對貨輪進行徹底排查,發現船方為了交貨方便竟使用兩套圖表,而依據另一套圖表,計算結果與衡器計重的結果非常吻合,在事實面前船方低下了頭,最終計重短少133噸,短重對外索賠金額24萬美元。
近年來,分級管理使得防城港口岸這個大西南最大的精礦進口集散地,從未出現由于計重誤差引的商業糾紛,得到了收發貨人及港務代理部門的一致肯定。1~9月口岸共完成法定重量鑒定業務1460批次,重量2742.1萬噸,貨值56億美元。其中短重超0.5%共267批次,短少貨物重量9.3萬噸,短重貨物涉及貨值1700.1萬美元。該局還針對進口大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結合工作實際,先后制定了《對進境大豆加工企業進行植物防疫考核的規定》等一系列制度,并將上述制度規定發給相關企業共同遵照執行。同時,還實行嚴格的后續檢驗檢疫監管,確保進境大豆不攜帶疫病疫情傳入。
防城港局組織“質檢邀您看企業、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動
提高檢測能力 提升技術水平
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是做好進口大宗商品質量檢驗監管工作的基礎。防城港局大力加強實驗室建設,全面提高檢測綜合能力,于2010年9月該局國家有色金屬礦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以88分的高分通過總局驗收,并取得世界三大礦產品/金屬公證機構之一Alex英國總部的書面承認。同時,還注重提升一線人員綜合技術水平,加強學習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多次派出一線檢驗監管人員赴寧波、深圳等局學習取經,認真開展內部傳幫帶及跟班學習;實行考核發證上崗,開展操作技能學習培訓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執證上崗。此外該局大興科研之風,鼓勵檢驗檢疫人員“從檢驗中出科研,在科研中促檢驗”,科研工作成績斐然,共取得專利一項,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翻譯并出版了一本20萬字譯著-《ASTM標準匯編》;并先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20多篇論文,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
在科研合作上,與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簽訂了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完成了1項新技術研發。實驗室以科研帶動檢測水平的全面提升,在進出口大宗產品的質量檢驗把關上,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保障了防城港進口大宗資源性礦產品檢驗把關。今年檢出3批高貨值的銅礦,由于主含量、雜質元素達不到合同要求,環保指標不合格,被該局作了退運處理,國家質檢總局采納了該局的檢驗監管意見并為此向全國發出了警示通報。有效地維護了客戶的權益和國家經濟安全。
加強產品源頭監管 強化風險管理
緊抓源頭,嚴格把關,重點檢測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質。防城港近年來油脂加工業迅猛發展,從1994年第一家中外合資油脂加工企業進駐,到2011年進駐了4家,每年從防城港口岸進口大豆400多萬噸,加工成品油80萬噸。為了確保油脂質量安全,防城港局針對進口大豆數量大、疫情復雜等情況,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從源頭抓起,首先對來自疫情頻發地區的大豆從嚴排查,強化風險管理;規范管理,有效監管,加強宣傳,強化企業主體意識。通過舉辦各類質量活動,增強了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另外還制定年度出口油脂加工企業監管工作計劃,明確監管頻次,明確監管責任人。充分發揮檢驗檢疫技術優勢為企業排憂解難。采取預約服務,提前介入,提前做抽樣檢驗工作,報檢手續辦好即可通關放行,或加班抽樣檢驗,壓縮檢驗周期,確保不誤油脂出口。在檢驗檢疫監管與服務上,倡導監管與服務相生相伴的信念,提高了檢驗監管的有效性,得到了企業的一致認可。
主動深入幫扶 加強檢企合作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際市場對食品添加劑磷酸的需求不斷擴大,防城港口岸磷化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磷化產品出口占全局磷化產品出口總額的56%,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磷酸出口及加工基地之一。為了保證轄區出口食品添加劑磷酸的質量安全,防城港局加強對出口企業的生產質量監管工作,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幫扶企業擴大出口。
首先是采取技術幫扶,確保出口食品添加劑磷酸的生產品質。積極開展生產企業質量檢測培訓和能力驗證,按照國家標準檢驗方法對生產企業的檢驗員進行食品添加劑磷酸檢測項目的檢驗培訓,從而提高生產企業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同時還定期開展轄區食品添加劑磷酸生產企業實驗室間比對試驗,以提高生產企業的質量意識,提升自檢自控能力;其次是利用信息幫扶,及時向企業宣傳和貫徹落實國家對出口食品添加劑磷酸的新規定新要求,通報國內國際有關方面的新信息,加強檢企合作,確保出口磷酸質量;第三是優化轄區口岸通關環境,加快通關速度。積極推廣出口產品電子監管,加強與海關等口岸部門的溝通合作,進一步優化通關流程,努力為出口企業創造便利、高效的通關環境。最后是加強監督檢查,定期對企業生產環境、設施和設備衛生進行全面檢查,敦促企業健全和執行產品自檢自控管理制度,排查出口環節中運輸條件是否存在隱患等。由于檢驗措施得力、監管到位,防城港局得到出口企業的贊譽,有力捍衛了中國制造的聲譽。《中國國門時報》